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吉林漢自掏200萬赴日 收集逾萬件侵華罪證

2016-12-03
■董立在自建的日本侵華文獻資料館裡展示日軍侵華文物。■董立在自建的日本侵華文獻資料館裡展示日軍侵華文物。

■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冶 吉林報道

「......在攻擊南京要塞地的時候,因為彈藥車傾翻,我們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這時(發生於我軍前方三十米遠的戰場)我分隊已戰死四名隊員、負傷十五名隊員......一時間我不由得擔心起來,到了戰場便能安心一些,只是從現在開始又要去殺人了......」這是一封來自1938年日軍下級軍官水江清記述侵華戰爭的家書(節選),也是一封首次被發現的「軍事郵便」。這封書信正是吉林長春人董立四赴日本,自掏2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所搜集到的珍貴侵華戰爭文獻資料之一。

從去年9月起,董立四赴日本,行程萬里,在相關專家的配合下,徵集日本明治時期(1868-1911年)至昭和時期(1926-1989年)侵略中國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文獻和影像資料,目前共搜集到12,000件(套)文獻資料,且均為一手資料,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再添新罪證。

在日本九州島和本州島的京都、大阪、廣島、東京、福岡、熊本、長崎、大分、久留米、北九州、日田等市縣都留下了董立的足跡。「我不敢聲張,每次都是以旅遊的名義,也不能久留,如果日本方面知道我的目的,是不會給我簽證的。」董立說,在當地華人領袖和相關專家的幫助下,他走遍日本各相關資料館、舊書店、古美術店、中古店、文化舊貨店等,並三次參加當地舉辦的拍賣會,所搜集的12,000件(套)資料共計200餘萬元。

擁有者不願把資料賣給華人

「搜集資料遇到了很多困難,知道你是中國人,從不說起關於侵華戰爭的一切,知道了你的目的,更不願意把資料賣給你。」董立說,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他通過各種方式與資料擁有者「鬥智鬥勇」,或直接出高價、或讓當地人代買、或選擇拍賣。

「可能是運氣好,福岡某歷史資料館在地震中坍塌,我乘機高價購買了絕大部分珍貴文獻,如果沒有這次地震,這些資料是想買也買不到的。」董立說,遺憾的是,今年9月,部分託人由日本郵往中國珍貴資料被日本海關扣留,扣留原因至今未得到日本方面回覆。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礙這種發自內心的衝動。」董立說,雖然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他仍然不會停下腳步,繼續挖掘更豐富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一段真實的歷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