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屯門沼氣發電料明年投產

2017-01-26
■中電總裁潘偉賢(中)介紹堆填沼氣發電項目。馮健文   攝■中電總裁潘偉賢(中)介紹堆填沼氣發電項目。馮健文 攝

首期可產6800萬度 供1.7萬四口家用一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特區政府於上周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指未來使用太陽能、轉廢為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達3%至4%。中電表明,會積極推動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計劃耗資1億多元,在屯門稔灣新界西堆填區,興建全港最大規模的堆填沼氣發電轉廢為能項目,獲得環評許可即可動工,預計明年第三季投產,首階段可生產6,800萬度電,足夠供應1.7萬個4人家庭使用一年。由於項目產生之電力只是用作取代原來方法產生的電力,故不會影響電價增減。

中電總裁潘偉賢昨日與傳媒茶敘指出,公司一直配合政府的減碳政策,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改變本地發電燃料組合,如將天然氣發電的比例,由現時的30%提升至2020年時的50%,

此外,他們雖了解在港拓展可再生能源項目是很大挑戰,但他們沒有放棄,一直參與發展及支援社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見表)。這些項目若全部投產,可佔全港發電量的1%。

工程耗時一年佔地少

他指出,其中一個發展中計劃,便是在新界西堆填區設堆填沼氣發電轉廢為能項目,興建發電機組,利用堆填區產生的沼氣發電。堆填沼氣會由氣體抽取井收集,經由地下管道輸送至氣體處理設施,以去除氣體中的液態及氣態污染物,再送到發電機組生產電力。電力會透過地底電纜,接駁至中電電網。

他續指,項目將採用內燃發電機組,此設施廣泛應用於全球堆填沼氣發電,其最大優點是設計簡單,就地取材,且只需約一年時間興建,效率高且佔地少。機組亦會加裝減排設施,減低發電過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

潘偉賢透露,計劃將分為兩階段,首階段將安裝5部發電機組,可生產6,800萬度電,足夠供應1.7萬個4人家庭使用一年。

至於第二階段,則需視乎堆填區的沼氣量再決定是否展開,他預計2部發電機組可生產2,720萬度電。整個項目所需費用約1億多元。

風力發電仍在研究中

至於計劃時間表,潘偉賢表示,已就項目對環境之影響進行評估,稍後會向環保署申請環境許可證,落實與營辦商的協議及其他法定程序後,預期項目可於今年第二季施工,明年第三季投產。

他強調,中電一直沒有放棄成本較高昂的風力發電,目前仍在研究於香港東南離岸海域,興建離岸風力發電場,並正收集風力、海浪及其他環境數據,研究項目的可行性,暫時未有結果。

中電正與港府商討新《管制計劃協議》,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已表明,協議的准許回報率有下調空間。潘偉賢並未正面回應回報率應下調至何幅度,但指合理回報是其中主要因素,但實際如何需要一籃子去研究,希望在今屆政府任期內可與政府完成商討。

中電參與之部分可再生能源項目

項目                        進度

參與發展

■屯門稔灣堆填區堆填沼氣發電            發展中

■香港東南離岸海域離岸風力發電場          發展中

■渠務署小蠔灣污水處理廠              已完成

■晨曦島可再生能源系統               已完成

支援之社區項目

■將建於大嶼山以南石鼓洲旁人工島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 發展中

■北大嶼山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發展中

■屯門污泥處理設施T.PARK[源.區]          已完成

■香港盲人輔導會賽馬會屯門盲人安老院        已完成

資料來源:中電 整理:馮健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