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七嘴八舌】尊師重道絕非「擦鞋」

2017-02-06

小 臻

根據中國人正統的農曆曆法,二月三日晚上十一時三十分才是正式踏入雞年,所以今日小臻仍可以向讀者拜年,祝願大家身心健康!世界各國國泰民安!

有幸在《文匯報》副刊寫文章絕不是為了稿酬和佔地盤發放純個人情懷,而是希望透過這小方塊表達一些個人對社會事件的看法,讓政府官員了解民間觀點;宣揚一些正確的價值感染年輕人,因為認識的都是一群發放正能量的人,是目前社會最需要的。

在這幾天濃濃的新春氣氛體驗在互相拜年,長輩上司派利是的時候,廿元一封利是(公價)能令大家開開心心是值得的。不過倒發現愈來愈多家長互相代子女收利是,原因是跟家長去親友家拜年的後生仔愈來愈少,但長輩又不好意思唔畀,結果新年出現除了互相交換禮物外還互相交換利是的現象。長輩圍坐自然聊天聊到後生仔的問題,大家都說現在年輕人不會跟家長拜年,甚至陪他們飲茶也不願意,愈來愈不懂孝順、尊師重道和人情世故為何物。 其實除了時代變遷外,身為家長老師是否也有責任?有不少家長覺得「是但啦,M家係咁謚捸v,結果愈來愈放任,變成常態;但亦有大家族的人依舊緊守傳統家規的:守歲、團年飯、開年飯要齊集家中,陪父母拜年逗利是;其實家長重視,子女自然重視,培養子女身教、家教很重要。

講到尊師重道和人情世故,現在的香港學生和年輕人比內地的年輕人差。有在機構做主管的朋友講,公司有來自內地和香港本土的後生仔,他們雖然都差不多年齡,但做人處世方式很不同,內地的年輕員工較積極進取,也懂得人情世故,受到上司關懷賞識、嘉獎後會直接講感激,或回敬一張感謝卡,節日會發短訊慰問一下,祝福一下。本土出生的完全不會這樣做,當沒事發生,恐怕講多聲感謝就被指「擦鞋」。向老師拜年的學生更少,其實這絕對與「擦鞋」無關,是做人應有的禮貌和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知遇之恩影響一生的,點可以不當一回事呢。

近日剛巧睇到傳媒訪問正擔任哈佛大學William Caspar Graustein講座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他講話坦白很到肉,記得在這裡也講過,一個大學未畢業的學生憑什麼資格選校長?當然現在由丘教授講更有力!

丘教授直批:「一個剛中學畢業的學生,對大學運作一無所知,學問未有基礎,何以會覺得自己有資格選校長呢?」最看不過眼年輕人動輒拿美國來相比,他在美國47年,從未聽聞有一所大學可以讓學生加入遴選校長委員會,事實上連教授也未能加入,自己作為哈佛教授,僅獲校董會發電郵邀請表達意見,最終決定權仍在校董會。

他又指出香港的大學生,議論政治太多,忘卻學術本分,北大出名五四運動,但北大不是因為五四而存在,是因為做學問而存在。哈佛值得驕傲也是因為在文學、科學、政治及經濟有成就,不是因為反越戰成功。離開了做學問的精神,它再不是最高學府。香港年輕人怨缺乏上流空間、以至買不到樓,歸咎於政府問題都只是藉口,主因是缺乏追求崇高的理想的情操。

希望所有香港有識之士讀懂這個有國際視野學者的真心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