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數據生活 > 正文

【財技解碼】人行意在引導利率上行

2017-02-13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定調「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後,中央繼續「去槓桿」的政策思路。央行近期逐步上調各類貨幣政策利率,從節前的MLF操作利率,到節後的SLF和逆回購利率,進一步確認貨幣政策退出寬鬆的信號。總體而言,雖然央行意在引導金融市場利率上行,但中國經濟增長仍面臨不確定性,近期存貸款利率不會調整。

政策轉向抑資產泡沫

怎麼解讀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變化的背後是貨幣政策目標從降融資成本到抑資產泡沫。寬鬆周期帶來資金「脫實向虛」越發嚴重,金融槓桿不斷上升,新的風險在累積。央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相當於順勢引導,進一步引導市場適應資本成本的回升,主動去槓桿。此外,發達經濟體的政策由過去的「寬貨幣」轉向「寬財政」,意味着發達經濟體的利率上升進程仍未結束。美債收益率上行,引致國內利率存在較大的上行壓力。中美利差的變化導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上升,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其政策極大的不確定性也使得國際資本流動的變數在不斷上升等,均制約了央行貨幣政策取向。

貨幣政策的變化如何影響市場?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被看成是基準利率的一種替代,央行小幅上調逆回購利率,向市場表明貨幣政策的實質謹慎。從央行操作利率入手,國債收益率隨之上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3.4%。會先影響金融機構的負債,進而逐漸傳導至資產,導致低資質企業融資難度上升。此外,此次央行上調的是短期資金利率,對於偏長期的貸款利率影響也較為有限,對實體的貸放影響可控。相比之下,央行全面上調存貸利率則直接影響整體企業融資成本,不利經濟發展。■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羡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