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們與館長楊春棠(右一)合影繼展出香港六位新晉油畫家的作品後,一新美術館緊接舉辦《香港前輩油畫家︰十方世界》,由即日起至3月11日邀請十位年逾75歲的油畫界先驅展出共四十幅以風景和城市景場為題材的作品,讓觀眾從兩個先後舉行的油畫展比較兩代藝術家的畫風和視野,看見當中的傳承與創新,以至香港油畫發展的一段歷程。■文、攝(部分):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
館長楊春棠介紹道:「年輕畫家與前輩油畫家有不同的意境與思考。年輕畫家針砭時弊,畫作往往與社會現實息息相關。但前輩畫家則較着重繪出眼中香港美麗的一面,無論是田園風光、漁港水鄉的情懷,還是勞動階層的朝氣和熱情,都彰顯了這些畫家受歲月洗滌後的心境。」他又認為,前輩油畫家有助我們了解藝術在中國與香港西學東漸的歷史軌跡:「新文化運動時,徐悲鴻到西方習畫,把油畫的寫實主義風格帶回中國,最後革新了傳統國畫,創造出折衷中西的風格,以水墨方法繪出寫實畫。同樣地,這些前輩油畫家都經歷過中西藝術的洗禮,所以他們的油畫既有西畫由顏色暈染帶出的光暗層次,也有中國人文畫不求物景形似、鍾情山水意境的味道,這與香港中西合璧的歷史文化相得益彰。」
託物言志創作油畫
畫家朱應東正正是其中一位作品蘊含人文畫味道的畫家。他遊遍大江南北的錦繡山河,這一次帶來了四幅最新的田園寫生油畫,畫面春意盎然,每幅畫作都配上詩句,直抒胸臆,情境交融。例如他在其中一幅作品《鳥倦知還》題上「入暮鳥知返,耄耋人知歸」,寄託了畫家安土重遷的鄉土情懷。另一幅畫作《姿彩》則題上「富貴莫強求,生活多姿彩」,反映了畫家淡薄名利,歸隱田園的灑脫。雖然用的媒介是西方油畫,但意境卻與傳統山水畫接近。
另一畫家、廣州美院教授林明琛同樣以寫實風格畫風景,同樣着重油畫中呈現的個人情感。其中兩幅作品《港灣》與《天問》,都出現了一艘停泊在海岸的船舶。林明琛介紹道:「這兩幅畫作都是在參加『一帶一路』的寫生團時畫下,畫的地點是『一帶一路』的起點福建。福建那個碼頭讓我回憶起小時候住在灣仔軒尼斯道的日子,那時候軒尼斯道是個港灣,爸爸是行船的,當船從汪洋大海駛回港灣時,媽媽和我就很有安全感。」另外,《天問》與屈原的《楚辭》作品同名,是林明琛對人生與大自然的思考:「外面的世界風大浪大,所以畫中的船舶船身污漬斑斑、泛黃生銹,就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
受西畫大師啟發
有別於同一展覽其他畫家,徐志鉅的畫風傾向現代主義,而非傳統的寫實主義。據悉,他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習畫,一開始也是走寫實路線,但六十年代隨着西方藝術思潮進入香港文化界,徐志鉅開始接觸立體派、野獸派等現代藝術,畫風也變得比較抽象,畫面構圖看起來像一格格馬賽克圖案,與畢加索精密細緻的立體派筆觸同出一轍。雖然題材都是戶外景色,包括「村」、「圍牆」、「山」、「浪」等等,但徐志鉅卻表示,因為沒有寫實的包袱,他從來不會寫生:「這些畫都是根據我對這些景色的印象在家中繪畫而成。」
陳紹綿是參展畫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但亦已年屆古稀。他出身於貧困的小販之家,同時受以勞動人民為題材的油畫大師杜米埃(Daumier)影響,所以往往在畫中刻畫勤勞而樂觀的低下階層。「我敬佩那些熱愛勞動的人,不管哪個工種,哪個階層。我嘗試用畫筆去描繪、去歌頌。」其中《夫妻檔》正是取材自一對在街邊賣「炒粟子」的小販,另外三幅畫作《棚架上》、《修路》、《環保磚》則是描繪汗如雨下的建築工人。陳紹綿特別喜歡用溫暖和諧的色調,展現工人勤勞堅韌的性格、朝氣勃勃的面貌。
畫作形神兼備
陳朝龍追求寫生樂趣,觀察力強,畫作形神兼備,無論是風景還是肖像畫,他都擅長用細節捕捉描寫對象的神韻。以《苗裝女》與《人體習作》為例,他以春蠶吐絲般的線條描摹女性柔美的胴體,而且連畫中女性斜視的眼神也被細膩地點綴出來,畫出女性風情萬種的韻味。原來,他這種既寫實又寫意的畫風,與他個人的習畫經歷有關。他告訴記者:「以前在內地生活,到過前蘇聯學習社會主義寫實主義(Socialist Realism),後來到了香港定居,接觸到印象派,我把兩者結合起來。」此外,來了香港三十多年,他感受到稍縱即逝的社會使很多美好的舊事物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畫下了《叮叮到了堅尼地》與《香港有個鯉魚門》,希望用筆跡記下有關香港舊區情懷的回憶。「一幅好的畫作,除了要兼顧結構、色彩和空間感外,還需要注入畫家的情感。」
鄺高華四幅寫生作品既畫花團錦簇的春天、陽光明媚的炎夏,也畫楓葉紛飛的秋天,大膽運用粉紅、粉藍等個性強烈的顏色,畫面絢麗奪目,其中一幅作品《下午》更是畫成於1963年,距今已有5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前輩畫作」。習畫超過大半個世紀,他一直拒絕與任何商業利益扯上瓜葛,寫畫出於純粹的熱愛。「能與人產生共鳴的畫未必可以在拍賣場中風雲際會,但一定是好畫則無可置疑。職業的、按市場需求而畫的只是畫匠,業餘的才算得上真正的畫家。我第一次出糧時,把所有錢都用來買油畫顏料,一放工就會去寫生,還學會了自製畫布。」他還透露,為了使油畫不會隨年月變黃,作畫時特意加入了醇酸(alkyd)和其他水溶性油畫顏料。
同場另外幾位畫作的作品一樣趣味盎然。黃配江的筆觸豪邁流暢,畫風寫意,畫面充滿動感;歐陽乃沾愛畫城市景象,展現尋常景物中的不平凡;蕭滋的作品由心而發,繪出心中之景,用色朦朧含蓄。鍾耀擅長繪畫奇山妙水,散發清新舒泰的氣息。十位前輩在從心之年依然潛心貫注地創作,着實讓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