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首要敢承擔 豈能只靠「關公」

2017-03-25
■林鄭月娥日前探訪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fb圖片■林鄭月娥日前探訪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fb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特首選舉在即,3位特首候選人表現各異,有人極力造勢,有人低調檢視政策。究竟市民需要一位「包裝好、公關強」的特首?還是一位「好打得」、工作能力強的特首?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近日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民意都是工程,需努力營造,但若施政僅靠「蜜月期」則不會穩固。她強調,香港需要一位有心有力,願意承擔,願意與民共議的行政長官,又不點名批評對手曾俊華在競選期間將市民「分向兩邊」,「(他)又憑什麼能夠讓人覺得,當選後有團結各界的力量?」

針對多個民調中出現落後於對手的局面,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在訪問中承認自身公關、形象工程不足,但認為民生政策才是市民所需,亦有助促進不同政治派別合作。自己的政綱最全面,大至房屋供應,將私樓土地興建資助房屋,小至各行各業的人才培訓、墟市政策等,都有詳細交代。

強調民意並非一面倒

林鄭月娥續指,自己強烈感覺到選舉中市民的反應,不是根據候選人政綱而是看他們所代表的是甚麼,「說我代表建制、代表現屆梁先生班子、代表中央可以信任的人。」

她自嘲,或許選舉中無人看政綱才是正常,但強調選舉期間亦得到很多市民支持,強調民意並非一面倒。

施政只靠「蜜月期」不會穩固

她坦言,曾俊華民望、公關工程做得很好,短片很好看,但要思考香港需要一位怎樣的行政長官,「香港需要一位有心有力,願意承擔,願意與民共議的行政長官。」

她強調,選特首不應只是選一位包裝好、公關強的候選人,任何人若施政僅靠「蜜月期」則不會穩固。

林鄭月娥又不點名批評對手競選期間把市民分向兩邊,林鄭月娥表示,若冷靜檢視近2個月的選舉工程,便會看到哪位候選人在進行選舉工程期間更加包容,哪位以更加分裂的手法拉票,「如若一個人在競選過程中已不斷將社會分向兩邊,又憑什麼能夠讓人覺得,當選後有團結各界的力量?」

她承認,自己或許在關懷身邊人及家人方面做得不夠,但她不認為有好多人不喜歡與自己合作。

解社會問題 市民才開心

她強調,行政長官這份工作,不是大家開開心心就可以。香港現時有好多問題,公職人員要有決心處理問題,過程一定是艱辛的,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或許有人會覺得不舒服。「我從來都不會以大家開開心心作為任公職的指標。」

她表示,公職人員盡責解決社會問題,市民才會開心。

被對手批評不重啟政改,不能從「根本」解決社會撕裂。林鄭月娥看法就相反:「我提出先易後難,民生、經濟議題相對容易,若無處理民生議題的能力,社會各方面處於困局,也很難談政治問題。我在今次競選中,無論政綱或平常解說提出,都是我認為對香港好的事。」

若當選 先從教育入手

面對目前政治環境,想「與民共議」不易,林鄭月娥回應,如果當選,會先從教育入手,「如果放下政黨間的政治取向,我可以大膽說,大家吻合度有80%至90%。」

她表示,若不同政治立場的教育團體,願意坐下來討論,批錢時不拉布,社會便會立刻鬆一鬆。

被問到不同政治立場的團體也許「埋枱傾」亦不願意,林鄭月娥表示,「他們」其實有很闊的光譜,但不排除小部分議員執着一兩件事的立場而不願意談,對此她亦無法。對於個人風格,她表示會學會下放權力,更留意市民的觀感。

護「一國兩制」 言行一致

至於當選後如何維護「一國兩制」,林鄭月娥表示,深刻感受及明白社會大眾對於行政長官維護「一國兩制」及在基本法下堅持由港人自己處理香港內部事務的強烈訴求。她承諾,若有機會成為下一任行政長官,會在言、行兩方面帶給市民這樣的感覺。「譬如有事件發生時,行政長官需要表態,我會清楚展示我的傾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