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今年全國兩會上引發各方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勢必促進三地合作升級。多位內地涉港澳經濟研究專家指出,其間需中央設立機制進行統籌協調。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統籌協調三地是一大挑戰。相比長三角(以上海、江蘇、浙江為主的長江三角洲地帶)、京津冀,粵港澳政治、經濟方面存在差異;地域間制度多樣性、互補性給合作帶來共同利益,亦可能產生矛盾。
如何規避摩擦?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專家陳廣漢認為,和早期僅將香港製造業移至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帶)不同,大灣區建設中的粵港澳合作勢必升級,具更高端價值的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一方面需要內地產業結構優化,另一方面則需政策主導、協調。
科技發展需產業支撐
「先有製造才能智能起來。」針對港深兩地創科合作,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世界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馬莉莉說,創新科技的發展必須依賴產業支撐,香港的創科產業還未生根,現時發展亟須藉助深圳的創科產業,發揮集聚效應。
今年初,落馬洲河套地區的創新及科技園合作備忘錄簽署;一方面為港人提供創科平台,另一方面為深圳高科技企業提供專業人才,助其打入國際市場。馬莉莉認為,只有通過香港的科研能力、國際化水平等優勢與珠三角地區已成規模的產業進行對接,使粵港澳大灣區全產業鏈條形成,才能帶動香港自身科創產業發展。
港澳如何與珠三角有效整合?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建議,其一,構建全球性的高端人才、高端資源要素、高端市場的平台;其二,中央需設立統籌協調機制,通過全局擘畫該區域長遠發展。
張燕生說,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資金的融通、貿易的暢通首先需要各地政府政策上的溝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比該地區以往合作要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