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中央已正式任命林鄭月娥為第五任行政長官,目前她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抓緊籌組新一屆政府班子,另方面就是要籌劃在正式上任後,如何落實其競選時提出的政綱,而民生問題將是其中一個重點。據了解,因應現在樓價遠遠超出了普通市民的承擔能力,「上車難」是目前社會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林鄭把解決這個問題作為未來政府施政的重點工作之一。對此,香港社會應該予以全力支持,積極提出各種有建設性的意見。新一屆政府也應虛心聽取各界意見,共同把這個政策設想從概念變為現實。
樓價超越一般市民負擔能力
本港樓價遠遠超越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已是公認的事實,從最近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創新高來看,香港樓價在短期內仍會挑戰更高水平。為了遏抑愈來愈超越市民負擔能力的樓價,政府幾年來先後推出幾項「辣招」,可惜樓價繼續上揚。
港人上車置業供樓愈來愈難。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升至309點,已連創3個月歷史新高;而且指數已連升10個月,累積升幅為13.9%。
香港樓價高企,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 公佈《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發現,香港2016年的樓價為全球最難負擔城市,樓價入息比率(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為18.1倍,即要不吃不喝約18年才可置業。隨着樓價不斷上升,會引致其他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經濟不平等惡化、跨代社會流動性停滯及貧窮惡化等問題。
林鄭重視重建置業階梯
過去,政府採取「公屋、居屋、私樓」置業階梯模式,讓市民逐步實現置業目標。此模式在港沿用數十年,已廣為市場和市民認同及接受,對維持社會穩定起到關鍵的作用。可是,政府為了挽救亞洲金融風暴後不斷下跌的樓市,在2002年決定停建居屋,打破了行之有效的置業階梯。在過去數年,樓價大幅回升,在缺乏居屋供應下,置業已非一般夾心家庭的選項。「住屋難」問題嚴重困擾着市民,亦是近年社會深層次矛盾激化的根源。置業難、租金升、年輕一代不少望「樓」興歎。本港的長遠房屋策略,應以重建促進向上流動的房屋階梯、為香港市民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居所作願景。因應現時的樓價與家庭收入嚴重脫節,而私樓租金亦蠶食年輕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林鄭在政綱中建議重建置業階梯,在現時的置業階梯中多加一層,定位在私樓和居屋之間,稱「港人首置上車盤」,為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置業機會。
不僅要洪荒之力執行 還須各界全力協助
林鄭獲中央正式任命後,分別接受電視台及電台訪問時均表示,正式上任後,會立即檢視土地供應情況,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短期內希望覓得一、兩幅私人土地試行「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長期則要開拓土地來源。的確,巧婦難為無米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更多地覓地和造地。林鄭的政綱裡面也提出了開拓土地的政策措施並成立專責小組來凝聚社會共識,這是一個良好的做法。不可忽視,從現實層面來說,處理棕地、荒廢農地和郊野公園部分土地,都是棘手的問題,都將會引起立法會議員、新界區人士、環保人士、鄉事派各利益集團反對。林鄭建議成立由各界專業人士組成的專責小組,羅列各種方案的優點及問題後讓社會討論,可考慮的土地來源包括填海、舊區重建、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和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等。
不少市民均支持「港人首置上車盤」的政策建議,認為可協助有需要、但未能追上樓價的年輕一代,希望在新一屆政府上場後確切實行,並與社會各界多方面合作,解決房屋供應的問題。假設「上車盤」每年提供5,000個單位,政府十年建屋目標將達51萬,可以讓青年人日後有機會在置業階梯向上流動。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解決土地發展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政府不僅必須要有堅強意志,更要有洪荒之力去執行「港人首置上車盤」政策。社會各界更應深入討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全力協作將其從概念變為現實,讓港人能夠全面圓置業夢,從而更加熱愛香港這個可愛家園,共同為香港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而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