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來論】《蘋果日報》政治炒作穿鑿附會 挑撥兩地關係手法低劣

2017-04-05

黎子珍

《蘋果日報》誣衊中央設立雄安新區,是「香港、特首已被中共領導人拋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議程」。這是典型的政治炒作低劣攻擊手法,把風馬牛不相關的事情硬扯政治上聯繫,作穿鑿附會的政治解讀,搬弄是非,誤導港人,挑撥香港和內地的良好關係。中央一向重視、支持香港發展,港人不應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誤導,應對特首、特區政府,對未來充滿信心。

主流媒體報道客觀準確

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香港媒體連日來對此高度關注,香港多家報紙3日以整版篇幅報道此事,有報道稱雄安新區有望成為解決「大城市病」的新型城市化模型。《信報》的報道以《新興城市模式 解決都市問題》為題,匯集多名專家學者觀點。報道指出,雄安新區可能標誌着從過去超大城市建設向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的轉變,是令城市群更均勻的一次重大戰略分化。這一新區可能成為新興城市化模型,有助解決房地產大都市病,推動中國完成現代化的「最後一躍」。《明報》援引學者評論稱,雄安新區表明了國家啟動新一輪改革、尋找轉型之路的決心與雄心,將成為新的「改革發動機」。香港主流媒體對設立雄安新區的報道和評論,是客觀、持平和準確的。

《蘋果日報》解讀穿鑿附會

但是,《蘋果日報》昨日的社評卻誣衊說:「看看中國近日強推雄安新區,拋棄深圳、浦東所代表的港資、外資發展模式,改為依靠內資,就不難明白,香港、特首已被中共領導人拋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議程。」這是把風馬牛不相關的事情硬扯政治聯繫。

國務院通知指出,設立雄安新區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有重大現實意義。《蘋果日報》卻用心險惡地說:「在權利分配、國家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中,香港特首甚至香港被拋棄並不出奇。」《蘋果日報》作穿鑿附會的政治解讀,搬弄是非,誤導港人,挑撥香港和內地的良好關係。

中央一向重視支持香港發展

中央一向高度重視、支持香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於今年兩會出席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議時指出:「全世界都想搭上中國的發展列車,而在『一國兩制』下,港澳與國家是『一家人』,更有條件搭上這趟快車。別人要排隊買票,港澳不用,國家還給你預留座位。」

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更為香港指明方向、創造機遇。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的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亞太航運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具有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香港競爭優勢可進一步發揮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中,香港具有「一國兩制」下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有望繼續發揮內地與世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競爭優勢,提升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中的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有助於香港拓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有助於加快香港與內地經濟深度融合,以珠三角地區密集的產業鏈和深圳地區的科技創新為依託,發掘更廣闊的內地市場需求,通過深化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拓展香港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有助於改善香港的社會環境,延伸城市功能,促進香港金融、服務業等領域的人才向外輸出,向珠三角地區提供技術人才。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為創科產業搭橋,推動大灣區建設成「全球創新人才棲息地」,並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以支持科技創業等。

大灣區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探路,繼續發揮香港的作用。作為「一帶一路」特別是「海絲」建設的中方橋頭堡,讓其香港的輻射範圍超越周邊伸得更遠。

港人不應被謠言誤導

近年來,反對派製造矛盾,分化社會,香港陷入內耗深淵,民粹主義氾濫,政治生態惡化,社會難以和諧,政府動輒得咎,無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社會亦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這不僅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亦令香港社會產生了可能會被邊緣化的憂慮。

張德江委員長又指出,深圳或於兩年內「超越香港」,呼籲香港要抓緊機遇,勿泛政治化阻礙發展。香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就必須向泛政治化說不,形成一個和諧穩定、凝心聚力謀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港人不應被《蘋果日報》等反對派喉舌散播的謠言所誤導,應對特首、特區政府,對未來充滿信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