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政治內耗削港長遠競爭力

2017-04-07
■葉劉淑儀(中)與各界精英討論如何促進香港長遠競爭力。殷翔  攝■葉劉淑儀(中)與各界精英討論如何促進香港長遠競爭力。殷翔 攝

研究籲由根源解深層矛盾 改稅制教改促經濟活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香港競爭力跑輸滬、深、星、韓等周邊競爭對手,情況令人擔憂。一項為期兩年的「香港長遠競爭力研究」昨日公佈研究成果,指問題根源在於政治內耗,若香港要克服政治內耗提升長遠競爭力,須由根源緩解各項深層矛盾,包括降低貧富懸殊、突破土地和人力嚴重短缺樽頸、改革教育培養年輕人謙卑的心等,具體建議包括改革教育,及在文化及採購政策上「本地優先」,扶持創新產業,為青年增加上流機會;將利得稅稅率減半,促進商企活力;向市民回贈起碼生活消費中繳交的商品稅和服務稅等。

「香港長遠競爭力研究」由香港匯賢智庫委託經濟學家何濼生與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團隊進行。匯賢智庫主席、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在研究報告發佈會上指出,是次研究得到本港各界別精英積極參與、提供各領域專業意見,及全國港澳研究會的大力協作。

葉太冀林太領港突破困局

她強調,要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最重要是要擁抱一個共同價值觀,香港才能向前走,希望新一屆政府在林鄭月娥帶領下能夠突破困局。

何濼生指出,香港的處境令人擔憂。以土地和人口均少於香港的新加坡作對比,香港基礎原來遠超新加坡,但目前新加坡的本地生產總值已趕上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更拋離香港達30%,韓國的發展速度也遠超香港。近年,跨國公司在香港設地區總部的比例不斷下降,愈來愈多公司僅設立辦事處,「為何本港發展降速,跨國企業拋棄香港?關鍵在於本港社會凝聚力不足,內耗文化盛行。」

亞洲四小龍 星韓跑出港台不濟

他認為,一個城市長遠競爭力的關鍵在人、文化及制度。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和韓國成功跑出,香港和台灣均表現不佳,兩地均敗於政治爭拗,「台灣是藍綠之爭,香港是建制和反對派之爭。反觀新加坡可高效解決如土地、人力等發展短板;韓國勝在齊心求勝的文化,整合優勢明顯。可見齊心爭取共贏確是成功之道,紛爭內耗是衰敗之由。」

何濼生指出,在內耗文化下,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普羅市民對前途悲觀,不同利益群體互爭互鬥、鮮有易地而處,弱勢群體支援不足,怨氣累積。要改變這種狀況,研究團隊建議改革本港稅制,實現資源下沉,緩解仇富心理,重建公平社會。

他續說,低稅制是本港成功之道,得以吸引外資和人才,但未能符合能者多付、受惠者多付的原則,「本港主要稅源是利得稅和薪俸稅,主要由廣大中小企和基層承擔,而富豪動輒以十億計的股息、巨額資產增值則全部免稅。」

倡利得稅減半 拓股息資產增值稅

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只向企業盈利的一半徵稅,這等同將利得稅稅率減半,大大促進商企活力,同時將一半的股息收入和一半已套現資產增值納入稅源,相信能大大增加庫房收入,同時向市民回贈起碼生活消費中繳交的商品稅和服務稅,「這樣既能實現財富下沉緩解仇富,又能由機制上促進經濟活力。」

土地、勞工緊缺是限制本港長遠競爭力的短板,何濼生建議特區政府建立具透明度和問責的程序,提供足夠誘因盡快釋放農地資源。此外,勞工顧問委員會目前只有勞、資代表,對立嚴重下難以解決輸入勞工的緊迫問題,他建議加入市民代表,相信能突破僵局、解決人力資源難題。

籲教育改革 培港青謙卑心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是長遠競爭力的體現。團隊建議實施教育改革,培養港青謙卑的心、堅持對美和善的追求,提倡「一日三省吾身」和「推己及人」的傳統美德,消除排外短視心理,又促請政府在文化及採購政策上「本地優先」,扶持創新產業、為青年增加上流機會。

《香港長遠競爭力研究報告》部分建議

■土地開發:政府提供足夠誘因,釋放發展商掌握的大量農地。

■人力短缺:在勞工顧問委員會增設市民代表,建立輸入勞工機制。

■教育改革:培養港青謙卑的心、堅持對美和善的追求、具有自我矯正的動力。

■金融業:避免過嚴苛監管,放寬同股同權限制,開放更多有利融資的產品。

■旅遊業:發展高增值旅遊業,顧及香港承載力。

■物流業:建強物流基建配套,促進高增值物流業發展。

■專業服務:加強監管維持優質品牌,善用CEPA和「一帶一路」機遇。

■再工業化:推動智能化、自動化、高增值、具創新性及高科技含量的製造業。

■稅制改革:減免利得稅、日用品消費稅,加徵股息稅及財產增值稅。

資料來源:匯賢智庫  

製表:殷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