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群密度冠全國 人與動物「和諧友鄰」
對於很多人來說,要想一睹國寶大熊貓的真容,除了去動物園,更多的只能透過電視和網絡來觀賞。然而,對於秦嶺腹地的陝西佛坪老百姓而言,一次山林中的勞作,一次山溪邊的小憩,或許都能和他們的好鄰居熊貓發生一次美麗的邂逅。而對於個別喜歡「進村入戶」做客的熊貓,當地人總會讓他們「盡興」之後,再「禮送出門」。從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發現野生活體大熊貓起,佛坪人便和熊貓形成一種罕見的「和諧友鄰」關係。根據陝西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成果報告顯示,整個秦嶺地區現有成年大熊貓345隻,不僅種群密度全國最大,同時也成為全中國熊貓野外遇見率最高的區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陝西佛坪報道
陝西佛坪山清水秀,大秦嶺的「靈秀之氣」,不僅給這裡帶來世外桃源般的良好生態,也在這裡孕育出讓全世界都為之傾倒的動物精靈「大熊貓」。
陝西秦嶺大熊貓第一次進入人類的視野,要從上世紀60年代初說起。1961年,北師大教授甄光美教授帶領學生到陝西佛坪實習,在一個農戶家裡發現了一副疑似熊貓的皮張,經詢問得知是從山裡捕獲的野物。隨後,甄光美教授又很快發現了熊貓的頭骨,於是便在1964年的《動物學雜誌》上正式發表了秦嶺發現熊貓的消息。與當初發現四川大熊貓不同的是,秦嶺大熊貓是由中國科學家首先發現的,並被定義為秦嶺亞種熊貓。
特徵獨特堪稱「最好看」
秦嶺熊貓被很多人稱為中國最好看的熊貓,無論從外部形態和行為比較,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徵。記者在佛坪熊貓谷近距離觀察熊貓「七仔」時發現,比起中國其他地方的熊貓,秦嶺熊貓臉和頭更圓、鼻子更短,更像是貓。其在啃食竹子時不經意間東張西望的樣子,就活像一個被美食誘惑的孩童,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誇張,甚是可愛。而其走起路來搖頭擺腦,一臉似笑非笑的憨態,更是瞬間便會萌翻在場的所有人。
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國內很多有關熊貓的電影、電視,其中有關野外大熊貓的鏡頭,95%幾乎都是在陝西的佛坪拍攝的。這一方面是因為秦嶺熊貓更好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佛坪是中國大熊貓密度最大、野外遇見率最高的地區,在野外很容易就能拍到。
村民路遇熊貓司空見慣
長期在佛坪國家自然保護區跟蹤研究熊貓的專家梁啟慧告訴記者,在佛坪除了專業人員,當地的老百姓偶遇熊貓也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在佛坪發生了無數動物與人的生動故事,我們呵護着動物的生存,動物也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奇跡,人和熊貓就像一家人一樣。」
採訪中,記者從當地人口中聽到不少熊貓和人離奇的故事。2012年12月24日,當地村民何夷棟帶着家犬在山路上閒逛,忽然一隻大熊貓大搖大擺的出現在何夷棟的眼前。這隻大熊貓見到人後沒有絲毫的恐懼,而是一路走到距離何夷棟六七米的地方,和小狗「溫情」地四目相望,一段時間過後,人、狗、熊貓都若無其事地相繼離開。當地村民表示,這裡很多人一年都會遇見熊貓很多次,所以都司空見慣了,見了熊貓人不怕、馬不驚、狗不咬,有時興致來了,狗還會陪着熊貓散會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