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呆萌可愛的熊貓總會給人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但對於長期從事熊貓保護的專家來說,熊貓雖然平時溫順,但畢竟是一種野生動物,也有野性的一面。在野外遇見熊貓,還是要盡量避免做出一些在熊貓看來不友好的舉動。
遭熊貓攻擊急中生智
梁啟慧告訴記者一個故事,有一年四月,他在山中一棵樹上發現了一隻熊貓,激動之餘,便靠近到距離熊貓僅一米的地方進行拍攝。然而沒想到的是,這隻母熊貓正處於交配期,樹下還蹲着一隻公熊貓。顯然公熊貓誤會了梁啟慧,於是瞬間便從一個不顯眼的角度猛撲過來。梁啟慧心裡一沉:完了,和熊貓打了一輩子交道,沒想到最後可能命喪熊貓之手。就在千鈞一發的時候,梁啟慧腦子一機靈,繞過一棵樹後,朝着公熊貓撲過來的反方向往山下跑去。正在發怒的公熊貓好像一下子被梁啟慧的這一舉動弄蒙了,竟然遲緩了一下,也就是這一遲緩,梁啟慧已經竄下山幾十米來到一片開闊地。雖然幸運地逃脫熊貓的「貓爪」,但這一嚇卻讓老梁心律不齊了兩個月。
野外與熊貓「同吃睡」
梁啟慧現在還保持着一項紀錄,那就是野外成功跟蹤一隻熊貓72小時。而在第一天跟蹤的24小時內,這只熊貓竟然連續吃下47公斤的竹筍,佔其體重近一半。
時間回轉到1982年,那時正值20多歲的梁啟慧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對一隻偶遇的熊貓展開了長時間野外跟蹤調查。第一天前半天,這只熊貓還和調查團隊保持距離,到了下午便開始接受調查人員遞來的竹筍,隨後便和調查團隊形成一種默契,幾乎是「同吃同睡」。有一天晚上,在漆黑的夜裡,這只熊貓覓食時突然一巴掌摸到梁啟慧的大腿上,正當梁啟慧大為緊張之時,熊貓卻平靜地挪開熊掌,去摸旁邊的竹筍了。還有一天晚上,熊貓和調查團隊同時宿營在一個絕壁上,因為擔心熊貓睡着時遭遇危險,調查隊員便將熊貓圍在中間,不知過了多久,這隻熊貓醒了,但並沒有打擾圍在旁邊的隊員,而是輕巧地跨過大家的身體,去竹林覓食了。
在這次跟蹤的三天三夜時間裡,調查團隊不僅得到一組有關熊貓活動軌跡、進食時間和規律、進食量等很重要的數據,同時,讓梁啟慧感歎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人與熊貓之間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這在其他野生動物都是無法實現的。他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熊貓身上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