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法經濟移民湧港 創業追夢

2017-04-16
■伊萊爾指愈來愈多法國人來香港求職,冀闖出一番事業。李鍾洲 攝■伊萊爾指愈來愈多法國人來香港求職,冀闖出一番事業。李鍾洲 攝

本報專訪法大選熱門馬克龍在港助選人

近年反全球化勢力崛起,但資金和人口自由流動的大格局並未發生重大轉變,對於本月23日舉行大選的法國,當地年輕人把眼光放向亞洲,特別是香港。本報專訪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前進」(En Marche !)運動在香港的分支共同負責人Sandrine V. Hilaire(桑德琳.伊萊爾),她指出愈來愈多法國青年來香港創業和求職,形容這是香港版的「美國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

歐債危機以來,法國經濟長期不景,青年失業率最高時超過25%,如今雖已稍為回落,但仍徘徊在23%至24%。全球化為西方國家帶來更多廉價移民,與當地人在就業市場產生激烈競爭,被視為排外和極右思潮崛起的其中一個原因。然而換個角度來看,全球化亦為西方社會打開另一道機會之大門,在港法國社群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伊萊爾來自法國斯特拉斯堡,居港近兩年半,任職律師。「前進」運動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委員會有69名成員,伊萊爾是共同經理人兼發言人,委員會的另一名經理人是賈奕楠,他也是「法國五月」藝術節的行政總裁。

從企業專才到餐廳侍應

伊萊爾表示,愈來愈多法國人移居香港工作,她笑說︰「除了與香港的工作夥伴交流之外,我可以整天都只用法語,在法式餐廳吃東西,到法式咖啡店喝一杯,在法式酒吧跳一隻舞......有時我會感嘆『WOW,我是在法國嗎?』」伊萊爾進一步分析法國社群的轉變,以往大部分是法企派駐香港的「expats」(外籍專才),企業提供子女助學金、房租補助、加薪20%等等優厚的條件,他們大多住在山頂和淺水灣豪宅區。隨茠k國經濟狀況惡化,赴港法國人更多是青年創業家,「他們口袋裡可能只有200歐元(約1,650港元)、瞬茪@個背囊,來這裡開設公司,恰如美國夢變成亞洲夢」,指亞洲是全球增長亮點、機會處處,而香港尤其充滿活力。

對伊萊爾個人而言,她覺得最大的難題是「香港有太多的機會,太多職位可供選擇,每半年我就可以轉一次工」。不只是創業,法國青年也在香港的餐廳和咖啡店做侍應,可見法國社群已不僅是專才,未來會有更多「經濟移民」(economic migrants)加入,伊萊爾承認這種稱呼有些少負面,但也是現實。

享低稅 免憂慮長期失業

她坦言,在法國的年輕人覺得前途遭堵塞,求職困難,他們對社會沒有信心,「唯一出路就是離開」,奉行自由經濟的香港就很合適他們落腳。她讚揚香港失業率甚低,連德國等歐洲大國也望塵莫及,而且公司註冊程序簡易快速,比官僚主義嚴重的法國,效率高得多。

她欣賞香港低稅率,社會自力更生,對政府的依賴減至最低。與之相比,法國福利和社保開支沉重,國民入息稅約為30%至40%,一般工薪階層難以享受很舒適的生活。相反,用同等的薪酬在香港生活,生活水平較佳,創業者也有更多資金投資和消費。即使在香港失業,也可在短期內找到另一份工作,不用擔心陷入長期失業。此外,法國的企業招聘成本高企,招聘意慾低迷,打擊求職市場,造成經濟惡性循環。伊萊爾指出,這也是馬克龍希望扭轉的困局,給予企業更大招聘彈性。

撇除租金 生活平過法國

誠然,伊萊爾也認為香港的租金高得「瘋狂」,但撇除租金,其他生活成本則低於巴黎和斯特拉斯堡等法國城市。為了減省開支,新一批來港的法國人不少選擇住在沙田,逐漸改變外界對法國人「富貴」的刻板印象,反映平民化一面,也更容易融入香港社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