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天舟實驗探索太空中造器官

2017-04-22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人員在為天舟一號太空科學任務作準備。■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人員在為天舟一號太空科學任務作準備。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社及本報記者李陽波報道,4月20日晚上19時41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所屬多個測控站點接續跟蹤測控顯示,昨天上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已經完成了兩次的軌道控制,目前飛船的飛行狀況良好,後續還要再進行兩到三次的軌道控制,保證貨運飛船控制到天宮二號的後下方,完成今天中午飛船的自動交會對接。飛船首次搭載了多項太空應用與技術試(實)驗載荷,其中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有助人類更好地實現胚胎幹細胞的體外大量擴增,並探索在太空再造器官。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今午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隨後天宮二號和天舟一號形成組合體,在運行期間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將貨運飛船的燃料補加給天宮二號。

觀察微重力下幹細胞增殖

天舟一號飛船首次搭載多項太空應用與技術試(實)驗載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緒志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太空應用系統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主要開展了微重力對細胞增殖與分化影響研究、兩相系統實驗平台關鍵技術研究、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等4項科學實驗研究及技術驗證試驗。

「微重力對細胞增殖與分化影響研究」項目,主要開展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增殖分化、生殖細胞分化及骨組織細胞結構功能影響研究。該項目由西北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中科院動物所、香港浸會大學等5家單位,共同開展8個子課題研究。

據該項目責任專家、西工大生命學院商澎教授介紹,航天員的骨質流失一直是國際上載人航天探索活動中,航天員健康需要優先考慮、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人體進入太空時,由於失重的作用,造成人體體液頭向分佈,使頭部動脈壓與心臟的一樣高,從而產生「倒立」的感覺,同時人體骨骼系統也失去了力學刺激。長時間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員,他們的身體極有可能發生骨質流失現象。這項研究將為開發抗骨質流失藥物、應用多能幹細胞進行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治療、肝幹細胞移植治療肝功衰竭、太空人類生殖等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為中國太空站奠技術基礎

「兩相系統實驗平台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開展微重力條件下流體的蒸發和冷凝實驗研究,認識微重力環境下具有品質交換流體界面動力學複雜特徵與相變傳熱特殊規律,探索航天熱設備在軌運行的強化換熱機制,實驗驗證太空實驗工質供給、氣/液分離與熱控等兩相系統關鍵技術,為中國太空站兩相系統實驗櫃和流體科學實驗載荷研發奠定技術基礎。

據李緒志介紹,這個項目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也是國際上首次開展蒸發與冷凝組合太空實驗,有望使中國在此領域率先獲得科學成果和實驗技術的突破。

「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項目,在軌測試高精度靜電懸浮加速度計工作性能。「中國靜電懸浮加速度計分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的在軌試驗結果可為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進行關鍵技術驗證。」李緒志說,這項驗證也將對中國「衛星重力測量」、「太空引力波探測」等太空計劃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項目,在軌進行六自由度磁懸浮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同時為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關鍵技術驗證裝置提供高於飛行器平台1-2個數量級的微重力環境。「這也將為太空站高微重力實驗平台研製奠定技術基礎。」李緒志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