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陳卉麗從事文物修復工作已經有21年的時光,僅有中專文憑的她通過堅持和努力,如今已經成為全國石質文物修復行業裡鳳毛麟角的技術人才。
石質文物修復複雜,不僅要了解歷史學、考古學、鑒定學、金石學、化學等知識,還要熟悉鈑金、鑄造、鎏金、油漆、石刻、色彩等實用技術。在與文物打交道的過程中,陳卉麗總結出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法」-- 「望」是看文物的斷裂、破碎、表面情況,對比資料影像;「聞」則是嗅文物表面氣味,看是否有污染霉變;「問」則是向看護人員了解文物變化情況;「切」則是用手輕觸,感受文物是否疏鬆,或用銀針刺探被金箔彩繪覆蓋的石質本體風化情況。
「『四診法』可初步診斷出文物病害20多種,準確率達95%以上。」陳卉麗的同事劉敏回憶,在千手觀音病害的調查過程中,陳卉麗用「四診法」診療的千手觀音病害情況,與後來用專業儀器診斷的結果基本吻合。「她這種『一手準』的本事曾讓不少業內人士折服。」劉敏笑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