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新聞想像

2017-05-11
■陳美齡上周宣傳新書,結果演變被人猜測為下屆教育局長人選。■陳美齡上周宣傳新書,結果演變被人猜測為下屆教育局長人選。

呂書練

前歌星陳美齡上周高調宣傳跟本港教育有關的新書,加上她的教育學背景,在林鄭選賢的敏感時刻,她對記者有關提問又沒直接否認,且拋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結果被人猜測為下屆教育局長人選。

她事後驚訝「今日的新聞可以這樣寫的」。其實,她在娛樂圈多年,沒理由不知道新聞娛樂化這回事,這揣測性新聞雖給她造成一時不便,但整體來說,無論對她個人形象,還是要推銷的新書,都有正面效果,也可刺激市民和政府的思維。

從這件事反映今日新聞的處理手法已很大不同:只求速度和噱頭,尤其是網媒,不管對不對,也不用求真,記者或編輯要有想像力,報道最主要予人以聯想,先把消息發出去再說,關鍵是引起熱議,飲了頭啖湯。錯了?沒關係,反正互聯網無時空限制,認真的,拉下來修正。但更多的做法是,把「更正啟事」當作另一宗新聞,繼續炒作。如此循環,呵呵,生生不息。

有人大罵前線記者不負責任,其實是欺軟怕硬或推莊。試問,如果沒有這樣的炒作空間、社會生態,甚至是被「炒」對象乃至相關機構的默契和配合,會有市場嗎?

我想起上月傳媒炒作的金像獎和葉繼歡新聞。一部是新鮮出爐的最佳電影《樹大招風》,一位是曾令人聞風喪膽的「一代賊王」,在激情澎湃的電影人「催谷」和想像力豐富的新聞界「炒作」下,這位重案囚犯病死的消息成為幾份大報頭版頭條,相關新聞還佔據幾大版,不知就裡的外地人,還以為「一代賊王」是「一代偉人」,而去見識他的「傳奇」。

還有無知網民要「為賊平反」──因為借他的故事拍成拿獎電影的導演說了一句「他的兇悍就是這樣被媒體和公眾塑造出來」,加上議員的背書和律師的分享,以及「賊王」在一份名稱純如天使的教會刊物上的親筆信,健忘加濫情,原來,不但「盜亦有道」,更「罪亦有源」,彷彿經過了歲月的沖刷,「悍匪」原來是「慈父」。

更可笑的是,有人投書網媒,以「一個時代終結」而慨嘆:「那時候的香港百業興旺,就連鼠輩賊盜都可以白手興家,賣勞力的努力,肯搏殺的搏盡,人人也想分一杯羹。」但作者忘了,那時候既然如此好景,葉繼歡之流何需以身犯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