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逾半基層童零課外活動

2017-05-11
■調查發現,僅不足三成受訪者表示認識地區青資。受訪者供圖■調查發現,僅不足三成受訪者表示認識地區青資。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不少家長會為子女報讀課外活動,期望他們有多元化發展。社會福利署自2005/06年度推行「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以照顧24歲或以下弱勢社群兒童及青少年成長需要,每年名額逾6,000個,獲資助人士每年可獲最多1,500元實報實銷資助。但一項調查指,近五成二受訪基層學童過去一年沒有參與任何課外活動,僅28%人認識社署的資助計劃。負責調查的團體建議政府加強宣傳相關計劃,並增加資助名額,令更多人受惠。

為了解基層學童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於今年4月至5月,以問卷訪問了275個家庭,共479名兒童。

結果發現,約52%受訪學童在過去一年未參加任何課外活動;即使有報讀課外活動,僅32%可維持一年以上。

85%家長坦言因「價貴」

被問及為何沒有為孩子安排課外活動,有85%受訪家長坦言是因「價錢昂貴」,其次是「課外活動名額不足」,以及「交通費昂貴」。調查又發現,僅28%人認識「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近54%學童未有受惠於此計劃。

約58%受訪者認為計劃宣傳不足,43%認為資助名額不足。

康署興趣班名額有限

有基層家長慨嘆,因家庭收入不穩,只能為子女報讀康文署的興趣班,惟名額有限,一旦子女未能參加,會影響親子關係。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認為,政府已削減了「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的四成資助,社署在2016/17年度更取消撥款予非政府機構,僅保留對個別基層兒童及青少年的現金援助,令資助名額更為不足。

聯席促請署方保留相關計劃,擴大計劃撥款,將其恒常化,令更多基層學童可受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