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恒管清思】錯譯香港街名 泉水誤作春園

2017-05-12

香港所有街道均兼具中、英文名稱,然而只要稍加留意,便可發現這些名稱不乏望文生義、錯誤翻譯之處,如灣仔春園街便是其中典型例子。

在香港開埠初年,灣仔皇后大道一帶原為碼頭,從事鴉片、茶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顛地,便在此地興建花園洋房。由於花園設有泉水池,故取名為 Spring Garden。但人們誤會Spring是春天的意思,因而將之錯譯為「春園」。

Pound不只解英鎊

又如上環的磅巷,不少人以為其中「磅」字,是指英國的重量或貨幣單位 Pound。殊不知遠在1841年,磅巷一帶乃用作飼養馬、騾等牲畜,而 Pound一詞,除了作量詞外,也可解作牲畜欄。是以磅巷只是街道英文名稱的音譯,與其街名原意並無關係。

除中英文錯譯外,有些街道的中文名字更誤用別字,並一直沿用至今。如紅磡的船澳街,英文名稱為 Dock Street。其中「澳」字雖可以指供船舶停靠的天然港灣,但該街道因鄰近黃埔船塢而得名,而dock一般也譯作「船塢」,指用作停泊、檢修船隻的建築設施,故該街道寫作「船塢街」,理應較「船澳」合適。

當然另一方面,不少香港街道的取名卻饒有深意,甚或帶有相當中國文化色彩。如九龍塘著名住宅區「又一村」,其名稱固然是取自南宋詩人陸游名句「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別的是,區內街道也多以植物為名,如牡丹路、石竹路、紫藤路等,藉以呼應詩句意思。

Power能量變大強

此外,近年新興的星街小區,其旁分別有日街、月街。該處原為香港首座發電廠所在,故當時人們便取《三字經》中「三光者,日月星」一語,為街道取名,以示電力為社會帶來光明。相較之下,同樣鄰近發電廠的北角「大強街」(Power Street),其名字卻遠為遜色。「大強」一詞固然是憑空杜撰,充當街名更令人不明所以。

街道的得名往往有其歷史淵源,縱使地方久經變化,早已面目全非,但不少名稱卻依然沿用至今,讓後人可藉此回望過去。近年,香港街道名字大多只求字面意思吉利,較少顧及地方特色、歷史。或許百年以後,滄海桑田,香港只會變成一座沒有記憶的城市。■林永堅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