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尋夢園 】一飯三吐哺

2017-05-30

昂膛山人

古代文人,對一些清廉而日理萬機的官員,在處理日常繁忙公事的生活中,往往在進餐時,也因公事突然要把咀嚼中的食物吐出來,馬上去處理那些緊急的公務,表揚那些為人民服務的官員,勤於政務的讚賞而常用之辭,就叫一飯三吐哺。

一飯三吐哺,可以解釋為在進食一餐飯時,因突發事故,起碼可能有三次是需要把口內正在咀嘴嚼的飯R吐出來,去處理公務三次之多﹗再精細一點,也可以去形容這位日理萬機的官員,不單止一飯三吐哺;而且可能在吃一口飯R時,要同時在極短的時間內,即是一口飯之間,也要把口中的「哺」吐出來三次之多﹗即是在進餐之時,因急事而吐出口內食物,處理完畢之後,把那一口飯R再放入口內之時,第二單急事又來到了,又要把那同一口的「哺」再吐出來;甚至可能有機會把一次的「哺」,要吐出來三次之多的意思。

這個「一飯三吐哺」真是形容勇於為公,日理萬機官員最精彩的描寫。當然,這句成語也許是誇張了一些﹗世上哪有這麼多真心為公而不顧自己健康的官員呢?恐怕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在進餐時謝絕一切公事的。但古代的人,只用了這五個字︰「一飯三吐哺」,便把這些日理萬機而真心為人民服務的官員創出了一句至高無上的「成語」了。

最近,本山人因一位好友為了「文交卷」而要寫一篇名人訪問記時,本山人也用這句成語去讚賞她所描寫的知名人士,得到的反應卻使本山人摸不蚗Y腦,據那文章作者後來告訴本山人,有些人看了好的文章,因不懂那句成語的真義,反而懷疑本山人對那位知名人士有些兒不尊敬呢?本山人聽了,當然只是一笑置之﹗這句成語,當然不是本山人在有限能力之內能夠「作出」一句如此優異的「成語」的。這又是本山人中學時代聽得本山人中文老師陳本師長在課堂講述的故事之一。本山人忘記了陳本老師當時談及的故事背景及所指人物。但這句成語卻深深地鑄入了在本山人腦袋的記憶之中也。

本山人試圖去查找這句成語的背後真實的故事,但至今仍未成功。卻發現了這個「哺」字的確很有意思,原來這個「哺」字,是形容我們在進餐時把食物放入口內咀嚼時,那些食物的「文字上名辭」,實際上生活談話中很少懂得用這個「哺」字。本山人在一本「民間文」的書中,看見有數句如下︰「樹有根,水有源,人之本,是祖先,人在世,孝當先,哺乳恩,重如山。」哎呀﹗原來我們出世之後,母親餵母奶養大我們便是哺乳恩﹗這個「哺」字出來了。這有一句︰「鳥 獸尚知哺育恩。」即甚至鳥獸也知道哺育恩。除了豬牛羊等是以「哺乳」養大小牛小豬小羊,之後才能吃其它食物之外,很多雀鳥也有將捕來的蟲或嫩草或花蕊,飛回鳥巢以口對口把這些「哺」放入小鳥的口內。

本山人是在農村長大,除了親身領受哺乳恩之外,也當看見很多村婦將一些飯放入口內嚼碎,然後用口對口把食物吐入她們兒女口中。本山人也曾聽過一些近代家庭主婦,絕對不容許她們的家婆用這種方法去哺育她們的兒女,認為這是不衛生的。究竟這是時代的衛生觀念進步了?還是人情退步了呢?本山人仍在思考當中而未有答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