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七嘴八舌】小熒幕能揮低大熒幕大銀幕?

2017-06-13

小 臻

資訊科技發達造福全人類是肯定的,最明顯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真的實現天涯若比鄰,當然不包括心靈距離。另外是為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這個年代的傳媒工作者找尋被訪者背景資料,文字工作者要補救常識,學生哥學習做功課,開網店在線上做生意等等,全都受惠於互聯網的發達。

正因為透過網絡幫手,快速地達到目的,資料垂手可得,一切變得不上心。有手機廣告宣傳是:「一部手機可以征服全世界。」所以手機遺失了、 壞了就比死更難受。有人家中電腦壞了即宣佈:我沒有生產能力了!你想像到依賴程度去到多麼嚴重。

每當你叫人用紙記下東西,你都會得到回應:不用記啦,上網就有了,或是你用手機sent來吧。人的頭腦不用的話便會退化,有危機感的人會擔心人類會否愈來愈「冇腦」。以往愛鬧青少年「冇腦」,如今一把年紀的人也「冇腦」,分析力降,做事只講心情不計後果。議事時人云亦云,有人為賺5千元、8千元而運毒;有人為了2萬元的金錢糾紛就打死玩伴,最終賠上一生前途;難道真是以為人生如網上玩遊戲,可以玩完一局又有一局咩?

另一現象是互聯網的發達造成很多人習慣食「免費午餐」,靠抄、靠炒、靠 博點 擊率 過日子。但網 絡平台投資人也無可能永遠免費,我們是否要學習如何過沒有「免費午餐」的日子,政商界在鼓動網絡經濟時也要為如何平衡實體經濟發展虓Q。

近日就在北京璁瑼滿u2017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內地影音平台愛奇藝執行長龔宇宣佈,全面進入優選內容付費時代。長度約60分鐘的「網絡大電影」和小品網路劇,節目、動漫、幼兒與紀錄片都要付費,營造有層次且健康的生態系統。

據報內地70%用戶集中手機看片,商人自然想到收費,即手機小熒幕要與電視大熒幕及戲院大銀幕將一齊作市場競爭。當互聯網資訊進入收費時代,看小熒幕上的東西要收錢當然要面臨網粉走掉的大考驗,點擊率佔有率可能即萎縮,到時大熒幕、大銀幕、紙媒體壓力可能減輕,大家都賣內容,對傳統媒體未必是壞事。

陳可辛導演因為其監製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在戲院票房只有人民幣1.67億元,相當於420萬人次,但上線後單一平台一周就有6千萬人觀看,所以很折服影音網站。認為「現今影壇能給成熟觀眾的有深度的文藝片生存空間愈來愈小,電影上映就是『兩周的運氣』,不值得電影人花2、3年拍一部片而網絡提供多元可能性解決院線片120分鐘就要講完故事的瓶頸,網絡劇就可視為『你愛多長就多長的電影』。未來將是一個內容創作者直接面對用戶的世界,能讓本來30歲就要退休的電影人做到80歲。」

聽來導演似乎忘記初衷,電影和電視劇的體裁結構本來就不同,只能說某類題材已經不適合拍電影,更適宜拍網絡劇。不拍可在戲院大銀幕放映的電影,小熒幕上哪有電影看,不少西片片長也超過120分鐘的呀。

文藝片觀眾都在網絡上才有?為何不說是票價貴令文藝片觀眾不隨便入戲院?任何時代創作者都要照顧用戶口味,製作費一樣需找投資人呀。而且當導演講創作力魄力,未必與年歲掛u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