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曹雪芹曾借紅樓開篇,石頭之言,說出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學狀況。「......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閒,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裡有工夫看那理治之書,愛看適趣閒文者特多。」
這話也適於當下。人心浮躁,又有諸多五花八門的吸引,不少年輕人既不讀文史哲,也沒心思讀古今名著,不是猜度,有數字為證。
據消息,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根據高校評估組要求統計,去年一年,2,100名本科生中,借書記錄為零的有1,900人,其中戲劇文學系216個學生,只有88個借過一本以上的書,借書最少的是表演系,一年中只有11人借過書。那麼中戲呢、電影學院呢?沒看到統計,估計也差不多吧。
中央戲劇學院的圖書館在大專學府中是有名的,以收藏戲劇和影視藝術類圖書為主,兼收文學、哲學、史地及其他社科類珍本。
建院初期,院長歐陽玉倩為了有利學生讀書,繼承了華北大學三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及中央文學講習所圖書館的藏書,加上數十餘年不間斷的採購積累,館藏圖書有三十七萬多冊。可惜看書的學生愈來愈少,倒也不是不看,而是看手機、視屏、網絡小說。
曹雪芹接着說:「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至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期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則乃:男子便是貌勝潘安,才比子建,女子定是李嬋娟,見識非凡。 然後身邊一個丫鬟,伶俐乖巧,巧搭紅線。再來一個小人,壞事做盡,挑撥離間。
這不也是眼下粗劣電視劇或網絡言情小說的套路,不論古裝還是現代,都跑不出去這個圈兒,不過是潘安換個名字加些武功魔幻,女子花容月貌心思細密,身手了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因為格局大,篇幅長,「丫環」、「小人」設置的特別多,壞人總比好人容易寫。這些東西看多了遺害無窮。
曹雪芹最後說:「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蹟原委......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
曹公,你的大作是你親身所歷親眼所見,用現在的話說,是來自生活,再加上寫得「十年雙淚流」,所以才成為千古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