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 舉
連雲港成為了新亞歐大陸橋的起點,韓國、日本、台灣、加拿大西岸、菲律賓的貨物,要運輸到中亞細亞、東歐和中東,透過連雲港用中國的火車運輸,只需要十天左右,運費便宜,而且效率特別好。 連雲港能做到這個優越的角色,是近五年的擴建和升級的重要成果。更重要的是,絕跡了二十多年的幾千萬隻候鳥,又再飛回連雲港。原來,過去連雲港曾經發展了化工業,有關的廢氣和廢水排放,沒有處理好,使得魚蝦都沒有了,淡水資源污染了,候鳥沒有辦法停留在連雲港繁殖棲息,所以都絕跡了。
連雲港近年運輸的貨物愈來愈多,迫切要擴大港區,要增加運輸貨櫃的龍門吊碼頭。這就涉及到興建碼頭的科技創新和環保技術。江蘇北部的沿海地帶的海濱地區,原來的海底淤泥甚深,深達三公尺到十五公尺,過去連雲港一直想擴大港區,但是,拖延了十多年。
原因是要將海底的淤泥挖起,用躉船運輸到三十公里外面傾倒,然後用石料堆起海岸的堤壆,這樣需要很多的石料,工程進度很慢,而且建築成本非常昂貴。外國的專家認為,這樣做,三年之後,因為潮汐的作用,所傾倒的淤泥又會沖刷到港區裡面或者航道裡面,又要進行疏浚,運作成本非常高。
經過港口工人和工程師的合作科研,連雲港發明了許多新的港口建設技術,並且註冊了專利。辦法之一是使用吹填的方法,把海底的淤泥吹上岸上, 使用方格的圍堰將其分隔開,淤泥經過曝曬之後,失去水分,再加上鹼渣,立即變成比磚頭更加堅硬的混凝土,這大大節省了清除淤泥和製造陸地的成本。
連雲港還發明了全世界都沒有採用的爆破排淤填石施工方法,他們使用了乳態的防水炸藥,先在岸邊使用石塊修築向外伸展的堤壩,然後對在海底的淤泥實行外向性的爆破,爆炸的時候,海底的溫度達到二千多攝氏溫度,巨大爆炸力把淤泥向外海排擠掉,原有的堤壩的石塊立即隨着定向爆炸的氣流,堆填進了原來的淤泥的位置,這種施工方法,對於海堤建築推進很快,成本大減。
還有一個創新的築堤方法,他們預早用鋼筋紮好了巨大的圓柱形的框架,底部是圓筒形,上面是圓柱形,高達二十米,灌好了混凝土,凝固了之後,用躉船一個接着一個放在海中,圓筒形的底部,好像一個倒轉了的玻璃杯,深深地把淤泥排除出,圓框套着海床,不會滑動,一個一個的圓筒形互相扣連着,直向海中伸出十多公里,上面鋪上了混凝土路面,可以行駛十噸的貨車。
連雲港本來有好多的鹽鹼地,草木不生,職工們研究出在沒有鹽鹼的海邊地方種植樹苗,經過兩年的過渡,進行馴化,好讓植物適應鹽鹼地的氣候和土質,特別是種植了一種大葉女貞子樹木,女貞子的果實掉到地上,卻作為雞的飼料,雞隻可以賣得好價錢,雞糞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更加肥沃,成為可以種植的土地。
海港的陸地開挖了人工湖,製造了人造的淡水沼澤地,養了淡水魚,加快了鹽鹼地的改造,大量吸引了候鳥。連雲港的建築技術,有助於幫助非洲、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的國家興建貨櫃碼頭和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