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近幾日,朋友圈幾乎被杭州保母縱火案刷屏了。
事情的起因是杭州某富裕人家僱用的保母為了掩蓋自己偷竊主人的財物而在僱主家縱火,火災導致僱主妻子以及三個年幼的兒女身亡。據媒體的連續報道稱,該縱火案的保母莫某原是爛賭鬼,因欠下巨額高利貸而離婚,繼而到身家雄厚的僱主家當保母,其間盜竊僱主家價值數十萬元的財物去典當,被僱主發現,僱主因自身的寬容和善良選擇原諒該保母,既往不咎,繼續將其留用,並借錢給其在老家買房......終於導致家破人亡的後果。
一時間,公眾發表的輿論有譴責該僱主所居住小區的物業失職導致救援不及而令其母子四人喪命的,有冷眼淡漠說,《農夫與蛇》的故事比喻僱主心慈手軟太過寬容,導致保母最終鋌而走險害死人命的,甚至還有陰暗惡毒地揣測男僱主與保母之間不正當關係的......
面對這樁結局慘烈的新聞,我在震撼和惋惜之餘,不禁汗流浹背地聯想到了身邊朋友與此事相關的經歷。
一位朋友的小舅子,很早就輟學進入社會闖蕩,但多年來一直不太得志,總是在一些小型的私企做着薪水極低的工作。每當他的這位小舅子放棄原來的工作,沒有錢也沒有去處的時候,善良的朋友家就成了他理所當然的免費旅館,朋友也成了他這位小舅子理所當然的提款機,說是借用的錢,二十多年過去了,也從來沒有還清過。朋友最為得意的是小舅子雖然從少年步入中年,一直在接受朋友的救濟,但人品還不算壞,對朋友一直是恭恭敬敬,還有一絲的感激之情,於是朋友雖然有時候會對這位小舅子有所非議,但看在親情的份上,也沒打算放棄在「必要的時候」幫助小舅子。
在清醒的旁觀者看來,朋友的小舅子的惰性其實是被朋友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這樣沒有底線的善意到了最後其實演變成了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後果:這位小舅子成了一個永遠無法自立的「巨嬰」。另一位朋友經濟條件尚算可以,心地也很善良,總是力所能及地去幫助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當他得知自己在老家的小姨子剛剛離了婚,為了和她的前夫賭氣帶着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淨身出戶,而後由於無一技之長做着一份連自己和孩子的花費都不夠的工作的時候,他心一軟,便把那位小姨子從老家請來,在人數並不多面積並不大的家裡為自己做家務。朋友不單報銷了小姨子母子南下的機票,又給了她比普通保母要高的工資,還熱心支付了孩子上幼兒園的費用。
再之後,朋友為了那位小姨子的前途着想,把自己辛苦做項目剛掙到手的錢拿了一筆出來,資助其開了一家小店,希望她能夠自食其力,給她自己和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這一切小姨子都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心安理得地當起了小店的老闆。朋友和小姨子的不快發生在幾個月後,他關心小店的生意,想知道小姨子的經營是否能保障她母子倆的生活,能否有盈餘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做儲蓄,結果小姨子以為朋友對她不信任要查賬而勃然大怒,反過來憤怒地指責起朋友來,彷彿朋友對她的憐憫和幫助反倒成了對她的傷害一般。
在家人和朋友的勸慰下,朋友毅然結束了小店的營業,把那位小姨子從自己的生活中清除出去了。他理智地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記得有一個小故事說,有個人不喜歡吃雞蛋,單位每次發了雞蛋他都給他的朋友吃,剛開始他的朋友很感謝,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就理所當然了,直到有一天他把雞蛋給了另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就生氣了,對他恨之入骨。故事的結局只是兩個人絕交了,若是再極端一些,便又是一宗慘劇的發生。
「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行走在這個世界善良的願望,而人性的惡卻是深藏在人心深處的,一旦有了合適的土壤--那些沒有底線的善良,終會培養出毀滅性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