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坐低挨批怕怕 關愛座常空空

2017-06-30
■即使在繁忙時段,不少人也寧願不坐關愛座,以免被放上網「公審」。 資料圖片■即使在繁忙時段,不少人也寧願不坐關愛座,以免被放上網「公審」。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近年在港鐵、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中,不難看到關愛座的標誌。關愛座又名優先座,原意是推動關愛文化,照顧有需要人士,但計劃推行至今,被扭曲成只有長者可以坐的座位,加深了年輕一輩與老一輩的矛盾,引發了世代衝突。為何關愛座會成為了世代衝突的催化劑?關愛座的設立有何正負面影響?又有否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關愛座所引起的紛爭? ■何彩艷 資深通識科老師

【背景】誤視作硬性規定

港鐵於2009年推出優先座,現已增加至每個車廂4個,更於南港島線金鐘站引入「優先??」,而九巴亦於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關愛座的原意是推廣關愛文化,讓乘客可以主動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但推出至今,有人將其看成硬性規定,如不是長者、孕婦者坐上關愛座,會遭人非議,甚至被放上網絡公審,令鼓勵讓座的關愛座扭曲成「批鬥座」。

原意推讓座文化 出於自發

根據香港公共運輸工具的營運協議,營運公司需推動無障礙設施,其中包括便利長者的關愛座,目的是建立無障礙環境予有需要人士,例如孕婦、病患、負傷者、老人以及殘障人士。

為了推動讓座文化,優先座的座位會有不同顏色,或有優先給老弱婦孺使用的特別標示,以鼓勵公眾能讓座予有需要人士。政府、港鐵及專營巴士公司亦有拍攝宣傳短片及通過報站系統,呼籲乘客讓座予有需要人士。故關愛座是一種道德上的鼓勵,讓公眾出於自發去關愛有需要人士,並非是硬性的法律規定。

【概念鏈接】

網絡公審:網絡公審是指市民把日常生活看見的社會不公拍照或拍片放上網,讓廣大網民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事件,當中的人物可能面臨被「人肉搜尋」、改圖、人身攻擊、辱罵等,對當事人造成嚴重影響。 雖然網絡公審能起一定監察的效果,但網民只憑表面去判斷曲定,並不客觀,容易造成網絡欺凌。

【多角度觀點】矯枉過正 易忽略隱藏需要

雖然關愛座的標示鼓勵乘客讓座予老弱婦孺,但每名乘客都能坐優先座。事實上,有許多需要是隱藏的,例如身體不適、負傷、生理痛、容易暈車、剛懷孕、無法久站,甚至因長工時而引致的疲勞等,但因為這些「需要」無法被看見,只要坐上關愛座,就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譴責。

一項針對中學生讓座文化調查發現,約八成中學生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認為如不讓座會受到另類歧視。

而且,不論在繁忙時段非常擠迫的車廂,或是有足夠空位的車廂中,即使附近沒有出現有需要的人,關愛座卻除老人以外,無人敢坐,怕坐下就會受人的鄙視,甚至被人拍照放上網公審,以致過猶不及,浪費了社會資源。

1. 人口老化下 紓行車風險

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中期的老年人口佔了116萬,是整體人口的16%。老年人口上升,政府推出不同的措施以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而關愛座除了推廣讓座文化外,亦含有關顧長者需要,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表達對他們的尊重的目的。

同時,政府的兩元票價優惠,吸引了更多長者乘搭公共運輸工具,令車廂更見擠逼。在擠迫、高速行駛的車廂中,長者的平衡力及靈活性較低,較易跌倒,也較易受傷,故關愛座的確可紓緩行車風險。

然而,當關愛座被標籤為「長者專座」後,人們容易濫用過度簡化的道德觀,把讓座理解成廉價粗疏、非黑即白的道德規範,用以指責、甚至審判他人。

2. 增「有需要人士」標籤效應

關愛座的英文為priority seat,意即人人可坐,但有需要人士優先,由此鼓勵讓座,另一名稱「優先座」其實更為準確。設計上,讓座的標誌中顯示老人、孕婦、殘障人士、傷者,令人驟眼望去,會誤以為只有「有需要人士」才能坐。

這強化了對老人的角色定型,認為上了年紀就是弱者、需要被幫助的人。

事實上,並不是所以老人家也願意接觸這種過分簡化的角色定型。日本同樣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但當地的老人多數不願被讓座,他們不願麻煩別人,需要的不是對弱者的幫肋,而是對他們的肯定。

敬老固然是好事,但也需要考慮受者是否接受以這種弱化他們的方式來表達關愛。

3. 外表太健康 四成坐車長者不獲讓座

另一方面,根據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的「公共交通工具讓座文化」調查顯示, 94.1%受訪長者表示在過去一周有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出,當中接近四成受訪長者沒人讓座,當中小部分人即使開口要求讓座也遭拒絕。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車程太長,愈長的車程,能獲讓座的機會愈少。

外表看似年輕、健康的老人亦較難獲得讓座的機會,相反使用步行輔助器材的長者大多被讓座。與其他受傷、生病、勞累的青年人一樣,外表健康的老年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反映關愛座所希望帶來的讓座文化未能貫徹落實。

上述情況亦令長者減少到車程長的地方,影響他們外出的選擇。

4. 新世代:恃老賣老 強迫關愛

現時香港的老年人口屬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1946年至1965年),生於物質匱乏的時代,長於香港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故會認同多勞多得,較重視穩定和經濟發展。

Y世代及Z世代的年輕人則成長於科技發展年代,熟悉網絡世界,勇於求變和追求理想,並認為老一輩的人現實、僵化、拒絕溝通、恃老賣老。

同樣地,有老一輩的認為年青一輩不切實際、不能捱苦、沒耐性、並以「廢青」形容他們。新生代與長者欠缺包容與體諒,互相指責,關愛座只是世代之爭的其中一個戰場。在這個戰場中,部分年輕人認為部分長者自恃年紀大要求特權,覺得所有人都應該遷就他們,這種強迫關愛的模式反令世代矛盾加深。

5. 對「公平」不同理解:人人可坐 VS 保障弱者

有人認為優先座的設立是鼓勵讓座,而非強迫讓座,乘客付了車資,便有權坐下,讓座與否,應是自願性質。甚至認為長者只付兩元車費,還可以隨時要求別人讓座,認為關愛座是他們的專屬座的情況並不公平。

事實上,坐關愛座不讓座比起坐普通座的乘客會受到更多的非議,坐普通座的乘客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坐關愛座的人不讓座,久而久之淪為「批鬥座」,沒人敢坐。大家似乎被「關愛座」3個字局限了,以致為讓而讓,並非出自自願和同理心。

但亦有論者認為,真正的公平公義的社會,應在資源分配上照顧弱者,以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故此優先座是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原則。

兩者對於公平的看法截然不同,亦構成了讓座與否的爭議。

6. 低頭族「睇唔到」

香港網絡覆蓋完備,是全球移動服務使用者比率最多的地區之一,智能手機功能繁多,遊戲、上網、影視娛樂、各類社交軟件等,令人易於沉迷其中,戴上耳筒後更可以「與世隔絕」,以致難以覺察周遭的環境及旁人的需要。

理工大學一項有關讓座文化的調查顯示,逾五成人認為「乘客普遍垂下頭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未有注意四周有需要人士,是不讓座的主因。」可見「低頭族」為其中一個不讓座的原因。

7. 網民愛做「英雄」 學生哥有壓力

近年經常發生在公共交通上由於讓座問題而引發的網絡公審,涉事者通常會被拍照或被拍片放上網,發佈者會加上旁述,簡化了對錯,引導網民齊起聲討片中主角。

在不斷被人轉載的情況下,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有受害人被公開個人資料、生活圈子等私隱,甚至其家人、朋友均受牽連,令其承受滋擾和巨大心理壓力,留下永久陰影。由於網絡上不用使用真實身份,網民不用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故吸引了大批網民變身成伸張正義的「英雄」,群起批判違反社會規範的事件主角。

在群眾基數龐大,留言沒有後果的情況下,網民的口誅筆伐易演變成網絡欺凌。

即使網絡公審能夠在讓座中起監察作用,但在動輒得咎的情況下,關愛座變成空座、讓座是被自願的行為,大大與推廣關愛文化的原意背道而馳,而且生活瑣事隨時變成被網絡公審的題材,只會令社會更加分化。

根據一項問卷調查,約七成受訪中學生沒坐過關愛座,他們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有近六成人認為網絡批判會構成讓座壓力。

【小結】

關愛座的爭議主要是源於年輕一代不滿關愛座變成了老人專座,其他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香港可考慮參考東京、台北及英國的做法,利用識別貼紙和優先卡來方便他人辨識其需要,防止了有隱性需要的人不被讓座。

韓國釜山的「粉紅運動」亦為此例,孕婦佩戴了藍牙發射器後,附近的孕婦座便會自動亮燈,提醒佔用該座位的人主動讓座;新加坡讓長者及孕婦優先排隊上車,以方便找到座位,減少了因讓座而有的紛爭。

要讓人樂於讓座,必須加強市民的互助意識,透過教育、宣傳及推廣以建立真正的讓座文化。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關於關愛座的爭議。

2. 承上題,指出該爭議出現的原因和影響。

3. 「網絡公審使人受到壓力而不願意坐關愛座。」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及解釋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

1. 關愛座的爭議主要為:變質成了「長者專座」,其他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

2. 出現的原因:世代矛盾、人口老化、「低頭族」等。

影響:強化了有特別需要人士的角色定型、造成網絡公審、變質為「批鬥座」。

3. 很大程度同意:讓座行為本是自願非法定,但網絡令不少人害怕受到譴責。根據一項問卷調查,約七成受訪中學生沒坐過關愛座,他們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有近六成人認為網絡批判會構成讓座壓力。

很小程度同意:網絡並不是惟一因素,標籤效應也令不少市民區分「有需要」和「沒需要」,形成「沒需要」者不應坐關愛座的心理。另有調查指出,不少人照樣會坐關愛座,近四成坐車長者不獲讓座,可見並非人人受壓。

【延伸閱讀】

1. 《政治化的香港 社會風氣堪虞》,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5/24/PL1605240008.htm

2. 《以仁為本 禮為手段》,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9/11/ED1509110017.htm

3. 《港鐵缺讓座文化 長者促「關愛座」立法》,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5/21/HK1505210035.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