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赴港深造 建「大電影」格局

2017-07-02
■赴港求學經歷助力趙啟辰(右)立足於「大電影」格局之上。圖為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趙啟辰給演員解說佈景的相關歷史故事。 受訪者供圖■赴港求學經歷助力趙啟辰(右)立足於「大電影」格局之上。圖為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趙啟辰給演員解說佈景的相關歷史故事。 受訪者供圖

趙啟辰本科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製片管理專業,四年的學習生活為趙啟辰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大學畢業之後,他逐漸對於流程化的電視編導工作感到乏味,於是毅然辭職,選擇前往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在港讀書期間,趙啟辰的教授都是電影產業的參與者或製作者,擁有豐富的一線經驗。「一些香港教授告訴我,無論是拍短片,還是拍紀錄片,一定要站在『大電影』格局之上」。

採工業化流程創作

作為一個主修電影相關專業的導演,趙啟辰認為,他的優勢在於擅長將創作電影的思維融入到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並採用電影產業的工業化流程來創作紀錄片。雖然電影和紀錄片有本質的區別,但趙啟辰從多年的拍攝經驗中體會到,作為紀錄片導演不能理所當然地把自己局限於一個框架之內,應打破思維桎梏,嘗試用「大電影」的創作模式來創作紀錄片。

對於2007年赴港讀研的經歷,趙啟辰表示,他原本以為可以輕鬆地度過一學期僅設4門課程的學習生活,結果甫一開學,各科教授佈置的課題給了他當頭一棒--每人一學期須交5部短片。巨大的壓力讓同學們「抱團」取暖,尋覓合作夥伴。

當時,趙啟辰除了要自己策劃、自己編劇並拍攝短片以外,還要到其他同學的片子中串戲,並幫忙錄音、攝像等。他表示,雖然在香港學習期間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但正是這樣高強度的創作訓練,使他學會站在「大電影」格局上思考如何將紀錄片以電影化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同時,在分別扮演編劇、導演及剪輯師等角色後,趙啟辰深刻地體會到,規範的流程、明確的分工與監管體系是創作高水準電影和紀錄片最有力的保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