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拍攝《河西走廊》期間,趙啟辰不斷提醒自己要用電影化的思維去創作。了解內地紀錄片的觀眾都知道,系列紀錄片的不同分集由不同的編導負責創作,因此最終很難呈現出品質、風格統一的作品。趙啟辰透露,在拍攝《河西走廊》期間,他網羅香港浸會大學的學弟、學妹參與拍攝。如今每逢拍攝新作,趙啟辰都力邀他們參與創作。
趙啟辰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對學弟、學妹的偏愛,「我們師承同一教育理念和人才培育體系,有一種共同的氣質,因此我們有創作獨特作品的默契。」他們大都直接略過實習生階段,迅速投入到團隊創作實踐中來,他們的潛力不可估量。
發揮個人潛能 凝聚社會合力
往返穿梭香港內地10年以來,趙啟辰對「香港精神」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認識。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業績。他表示,香港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於香港民眾能在交流與合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力,從而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合力。
趙啟辰坦言,他從不缺席香港浸會大學的年度畢業電影展。若在展會上看到感興趣的影片,他會立即聯繫相關的編劇、導演,與他們探討創作理念,甚至一起參與紀錄片的創作,這種團隊合力創作的模式正是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