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中大拆解大腦學動作原理

2017-07-05
■(左起) 柯亞、容永豪、高浩及相關團隊,成功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 中大供圖■(左起) 柯亞、容永豪、高浩及相關團隊,成功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 中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新成立的「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近日成功透過尖端神經生理學技術,記錄由實驗大鼠神經細胞發出的信息,以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從而解釋高等動物如何學習新的動作技能。研究結果有助加深認識柏金遜症及中風等可造成肢體動作障礙的腦科疾病,結果已刊載於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人類每學習一種新動作技能,往往要重複練習,但生物醫學界一直未能了解重複練習如何影響大腦的運動神經系統。

中大醫學院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與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容永豪和副教授柯亞共同率領的研究,就應用了尖端神經生理學技術,記錄實驗大鼠在學習新動作時,其大腦運動皮質內神經細胞所發出的活動信息。

柯亞指,研究的難度是要在實驗大鼠學習動作的過程中,準確記錄由多個神經細胞同時發出每分鐘數以千計的神經信號,而記錄的時間為期逾一周,要分析的信息量非常龐大。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講師高浩指,「研究發現當大腦運動皮質缺乏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運動技能的記憶便難以形成。」這情況可見於部分柏金遜症患者,相關的研究發現有助解釋為何此症患者病發後會失去學習動作的能力。

研究團隊期望未來可協助醫學界了解大腦學習動作原理,幫助運動神經系統出現障礙患者,發展更有效的治療,緩解患者病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