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押15上市公司 部分達持股九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偉昉)近年在海外併購市場異軍突起的海航集團,雖然大手收購不斷,但公司似有源源不絕的「彈藥」。彭博社昨日以分析所匯編的監管文件,揭開海航資金之謎。報道指,海航藉着不斷質押所買公司的股份來融資,海航及其子公司已經質押了15家公司,合共至少240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的股份。在披露的15宗上市公司股份質押交易中至少有11宗,逾90%的股份被質押給債權人。
海航集團近年積極斥巨資向外收購,收購金額超過400億美元。上月市傳引起中銀監要求銀行排查包括海航在內多家積極海外併購公司的授信及風險分析。彭博社昨日報道,據其匯編的監管文件,海航及其子公司已經質押了15家公司,合共至少240億美元,包括所持希爾頓集團和德意志銀行的股份。另外,海外還質押了數十億美元非上市資產,包括海航非上市母公司17%股份。
屬內企常用融資方式
彭博社指海航除了質押旗下公司股份外,海航及相關公司也質押了土地使用權、飛機、高爾夫度假村和價值28.9萬美元的企業車輛。在資本市場,質押股票或質押貸款是內地公司常用的融資方式,美林美銀今年1月發佈內地股市中有約10%股票市值用作質押貸款。據彭博社匯編公開文件中的數據顯示,在海航披露的15宗上市公司股份質押交易中至少有11宗,逾90%的股份被質押給債權人。
股價跌或需賣股還債
不過,所用質押的股票愈多,這些股票股價下跌時對海航的緩衝愈少。如果質押股份下跌幅度太大,海航或需被迫出售這些股份還債。報道指,今年海航所持的內地和香港上市股票市值已經損失了20億美元,當內地傳出檢查海航等海外併購大戶風險時,其持有的股份繼續下跌。
有分析師認為,海航質押貸款的程度令人擔憂。彭博社引述資產管理公司安本信用研究分析師Carol Yuan表示,海航使用的規模和複雜程度令人質疑如何管理橫跨諸多業務的債務槓桿;上海紐約大學金融系特聘教授于達亦指,每當股份質押增加,尤其是增加債務,風險隨之上升。
押股非唯一資金來源
海航回應彭博社表示,雖然股價波動可能令債權人要求追加資金或股票作擔保,不過股價回升時,質押股票會退回海航;大部分質押貸款沒被追加保證金或質押品,追加做法非常罕見,「因為大部分股票遠在價格見頂之前就被質押」。此外,海航又指,每次質押交易前皆會諮詢財務意見。海航並指,股票質押並非其唯一融資方式,公司的業務經營、資產質量和現金流等,允許其進行一系列融資選項,包括債券和基金發行及證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