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汀角大美督兩村防洪擬立項

2017-07-24
■發展局官員日前到大埔汀角村和大美督村,視察上周暴雨後的損毀情況。 網誌圖片■發展局官員日前到大埔汀角村和大美督村,視察上周暴雨後的損毀情況。 網誌圖片

黃偉綸視察水浸善後 研實際可行方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尹妮)香港已踏入雨季,暴雨連連及強颱風襲港,對部分村屋來說是「噩夢」。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網誌指,不會低估暴雨帶來的破壞性,並已敦促各相關部門加緊注意,做好防洪工作,將公眾安全放於首位,以防患未然。他續稱,渠務署現正規劃、設計及建造約126億元的主要防洪工程,進一步提升香港的防洪水平,包括正在施工階段的啟德河改善工程及深圳河治理第四期工程。

上周二早上(18日)大埔區錄得約80毫米雨量,導致汀角村及大美督村出現嚴重水浸。黃偉綸指,上周五(21日)他曾到上述兩條村視察,聆聽村民訴求,解釋部門的工作;而渠務署、屋宇署、水務署和大埔民政事務處連日來全力於村內進行善後工作,為受損的河段進行緊急維修,以及移走由上游沖下的沙石雜物,以盡快回復河道排洪能力。

黃偉綸稱,除了全速解決當前村民的問題外,渠務署即將完成「大埔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就大埔區內現有近170公里排水系統的排水表現作出評估及分析,並制定實際可行的改善方案,以應對未來發展需要及氣候變化威脅。

他解釋,流經汀角村的山寮河為天然河道,檢討研究顯示其排洪能力並不足夠,部分河段未能應付特大暴雨。

研山寮河截流改道

由於山寮河兩旁多為私人土地,原址擴闊河道並不太可行,渠務署初步擬議以截流方法,在上游將部分河水改道分流,從而減輕山寮河下游的負荷,減低汀角村的水浸風險。

署方正構思兩條截流方案的走線,第一是沿山寮路興建大型地底排水渠,二是在上游建造雨水排放隧道將洪水分流出海。

這兩條走線都可能會涉及收回部分私人土地,施工期間亦會對村民帶來不便,黃偉綸期望,日後渠務署推展工程時,各持份者可以多給予意見、支持和包容。

大美督村研建防洪牆

至於大美督村,檢討研究建議在村內一段明渠上加建防洪牆,並挖深其上游的一段天然河道,以提升其排洪能力。渠務署會盡快推展汀角村及大美督村改善方案的規劃設計,預期可於2018年為工程立項。黃偉綸表示,署方稍後會諮詢大埔區議會、村代表和村民的意見,希望盡快落實可行及各方同意的改善方案。

黃偉綸補充,渠務署在過去20年完成約90項主要防洪工程,如在新界區完成總長度超過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包括錦田河、山貝河、深圳河、梧桐河、雙魚河;也啟用了27個鄉村防洪計劃。

市區方面,署方主要防洪工程包括4條位於港島西、荔枝角、荃灣及啟德的雨水排放隧道和3個位於大坑東、上環和跑馬地的地下蓄洪計劃。

廿多年已除124水浸黑點

他續指,在過去二十多年,渠務署合共消除了124個水浸黑點,現時餘下的7個水浸黑點,當中3個水浸黑點的改善工程已完成及啟用,現正進行監察以確定成效,並將於適當時候予以剔除;其餘4個黑點的改善工程正在規劃及設計中。

展望未來,渠務署會繼續檢視各區的雨水排放系統,從而配合未來發展需要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現時渠務署會定期檢查全港排水系統,包括以閉路電視進行勘測,部門同事大約會每一年至三年檢查沙井、渠道進出水口、明渠、河道及水道,以及約每五年至十年勘測地下管道的功能和結構狀況,以確保排水系統正常運作。

在2016/17年度,渠務署便檢查了超過2,000公里的排水系統(包括明渠、河道及地下管道),以及約6萬個沙井,亦完成約300公里渠道的閉路電視勘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