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曲同工鄉愁的熨帖靈魂,這一點與安頓靈魂的山水畫乃異曲同工。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曰:「(中國山水畫)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乃文人寄託胸臆之物。山水畫家曹劍丞初以花鳥入畫,中途改轍,皈依山水畫。之所以改轍,乃因他覺得山水畫更契合自己的情懷和心性。他的齋號取名「布岳堂」,由此可見一斑。他說:「我覺得一個畫家的風格除卻骨子裡的東西以外,跟自己成長的環境、所接受的教化是密不可分的。」
或許正是因為幼年如脫韁之馬馳騁在故鄉的原野,化育了自由不羈的個性,從而在心性上更趨近山水畫了。耕耘山水畫二十餘年,曹劍丞自成一家。河南省美協副主席李明認為曹劍丞的山水畫「筆墨清勁,運筆有度,施墨有形,將傳統和現實很好的結合於一體,畫面清俊朗逸、俊雅而不失勁健」。同道中人婁鴻泰稱其「作畫茩城炙j意境和文人情懷的表達」。身為一名山水畫家,曹劍丞寫生的足跡踏遍千山萬水,但最愛故鄉的一草一木。曹劍丞說:「山水畫所涉及的面比較廣,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創作能體現鄉土情結的作品,這些作品裡能糅進自己的真實情感,能體現自己的成長軌跡和內心的價值取向。」
曹劍丞多年來一直將記憶中的故鄉作為藝術創作的一個畫題。在他的「鄉愁題材」畫中,描繪的是記憶中的鄉村生活景象,如兒童嬉水、捕蟬、放學、牧歸、炊煙等等。觀之這些畫作,那些熟悉的生活場景,激起觀者的鄉愁,如同《世說新語》記載的「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情不自禁思念起故鄉。定格美麗鄉愁,保存時代記憶在曹劍丞的「鄉愁題材」畫中,可以尋覓到靈魂深處的桃花源,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可以發現鄉野生活的生動情趣。《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史曉韻說:「讀曹劍丞的畫,看得出他的心事和襟懷一樣渺遠、鄉思與友情一樣深邃的情懷。」
曹劍丞的「鄉愁題材」,在不經意中呼應契合了習近平主席「記得住鄉愁」的號召。習近平主席講話之後,曹劍丞重新審視「鄉愁」畫題,注重對鄉村畫題的發掘。在「鄉愁題材」繪畫裡安頓自己的靈魂,安頓自己的鄉愁,曹劍丞一發不可收拾,筆耕不輟。他從一些前賢畫家的作品中汲取養分,尤其是齊白石、賀友直、豐子愷,以及當代畫家何家安,皆成為他學習的對象。曹劍丞的鄉愁畫題作品受到眾多人的喜愛。對於背後的原因,他自己分析認為,這類作品蘊含茪@些人的鄉愁,有他們熟悉的場景,寄託茈L們的思鄉情懷,所以這類題材的作品能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能引起他們的共鳴。社會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的城鎮化大勢所趨,難以阻擋。或許,過去的那種農村社會生態也將在社會變革中被改變,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對於曹劍丞這一代人來說,記憶中的故鄉漸行漸遠在所難免,或許如他所說,記憶裡的故鄉可能永遠也回不去了。但是,他作為一個畫家,可以憑借藝術的形式,以中國畫的筆墨,塗抹記憶中的故鄉,保存時代的記憶,定格美麗鄉愁。「若干年後,當我想起記憶裡的故鄉,我可以翻翻我的鄉愁題材畫作。」曹劍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