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中華學堂】水中大熊貓 應節賀奧運

2017-09-07
■中華鱘。資料圖片■中華鱘。資料圖片

編者按:為提升學生對中國國情、歷史、文化及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常閱讀、多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正在舉行「回歸盃-第七屆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為此大會特別推出「中華學堂」專欄,以輕鬆手法介紹與香港回歸及國情相關知識,深化讀者對國情的了解。

之前跟大家介紹過住在海洋公園的大熊貓,但大家知不知道,除了這些住在陸上的國寶外,香港還育有不少水中國寶,牠們就是有「魚類活化石」、「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鱘。

中華鱘是有1.4億年歷史之珍貴魚類品種,是鱘魚之中體形最大的其中一種,為國寶之一,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

工程阻洄游 種群陷瀕危

中華鱘是一種迴游性魚類,平時住在海洋沿岸地區,當繁殖時就會向長江上游迴游,最後在四川產卵。不過近30多年來,由於生態環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導致中華鱘生殖洄游通道阻斷,棲息地遭破壞,令中華鱘野生種群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中央在2008年首次安排將5條中華鱘贈送給香港,以促進科普教育及提高社會對生態保護的意識,同時亦象徵奧運五環,為當年的北京奧運會「應節」,牠們同樣落戶海洋公園。不過,中華鱘在海洋公園的生活就不如大熊貓順利,最初海洋公園把牠們放入海洋奇觀,與其他魚一起居住,不久就發生命案。

一條中華鱘被襲擊致死,從身上的牙印來看,兇手應該是俗稱「海狼」的梭魚。梭魚個性兇猛,雖然水缸中不缺食物,但兩魚相遇,最終還是發生血案,而中華鱘在衝突中非常吃虧,因為身上沒鱗片保護,最終傷重致死。

海洋公園和內地專家詳細研究後,後來決定讓中華鱘搬入「豪宅」-新改建的「中華鱘館-長江足跡」,除了飼養中華鱘以外,該設施還有各種長江特有淡水魚,如胭脂魚、白甲魚等。

不過,中華鱘不像大熊貓,不會終老香港,根據與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的協定,中華鱘在海洋公園成長至一定長度後,就會返回內地。

事實上,在香港的中華鱘除擔當保育大使的角色外,亦有份參與科研保育工作,海洋公園與多個保育夥伴,會就中華鱘於鹹淡水的適應及習性進行研究;成長後歸還內地的中華鱘,則會幫助專家了解該物種的發育速度及生命歷程,也有可能被導入晶片再放歸自然。■文澄

有關「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資料,可瀏覽http://cnc.wenweipo.com/,或掃描有關二維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