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廣州動物園日前宣佈正式關閉已經有二十四年歷史的「動物行為展示館」,將之改為科普展館,廣州市民有讚好的,亦有表示依依不捨。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動物園的猴子走鋼絲、黑猩猩打鼓和鸚鵡踩單車,都是廣州市民的集體回憶。不過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人員卻表示:「強迫動物表演取悅人類,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趨勢。」
所謂動物行為展示館,其實就是俗稱的馬戲團。馬戲,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技藝,在唐代和宋代,只要說馬戲,就表示是馴馬和馬術的表演,是騎在馬上的人,在上面作出跳躍奔騰的動作。時至近代,馬戲已經變成不止是馬術表演,而是各種動物的馴訓和雜技的表演。記得以前看過一部講馬戲團的電影,最逗兒童開心的是小丑表演,最令觀眾緊張到不得了,是空中飛人的特技。
而在西方的古希臘時代,馬戲最初也是一個人雙腳分別踏在兩匹馬上表演騎技而已,但發展到後來,羅馬人卻在馬戲表演的圓形競技場上,除了馬術展覽之外,還增加了兩輪馬車的競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鬥劍和鬥獸了。這個圓形的競技場,便成為英文指的馬戲團。
美國著名的玲玲馬戲團,成立於十九世紀後半葉,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光輝歲月之後,到了二十一世紀,由於娛樂事業朝多樣性發展,加上愛護動物組織時不時指責動物表演是對動物的虐待,在觀眾逐漸流失下,也於今年的五月結束了。
咱們中國自從西漢時代的桓寬在《鹽鐵論》中記有「馬戲鬥虎」的文字記錄之後,馬戲兩字一直延續至今。但由於時代不同,同樣是馬戲兩字,所指的內容便有所不同。會不會到了本世紀後期,馬戲兩個字指的,變成只剩下運動項目的馬術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