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因應教育大學「民主牆」事件,有前教育學院時代的畢業生向校長張仁良撰公開信,指回想昔日正名前,以至在教院風波後的陰影下,教院人都能展示不卑不亢的為人特質,和「為人師表、行為世範」的教育使命;然而在變為「教大」短短兩年間,學生除了緊貼社會政治步伐外,更變得比政客更冷血、更無情,完全看不見未來教師應有的行為,也看不見一間大學應有的品質。
教大努力爭取正名十多年始得成功,如今卻出現貼大字報「恭喜」別人喪子的泯滅人性事件。教大前身的教院2009年畢業生、現教大校友會幹事李曉迎昨向張仁良撰公開信,指教院的培育是自己現時於教學中做一名好老師的動力,即使當年尚未正名及面對教院風波後的陰影,教院上下仍然展示出不卑不亢的特質,及「為人師表、行為世範」的教育使命,即使他已畢業多年,亦曾在其他大學修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我仍然會認為我的身份只有一個。」
「怎能想像將兒童交到無情之人手中」
公開信提到,曾聽聞教院在轉為大學的過程中進行了多番改革,一些文化和傳統可能會失去,但從沒想過母校在變為「教大」短短兩年間,學生不僅緊跟社會政治步伐,更變得比政客更冷血、更無情。
他慨嘆說,作為一名普通的市民,「怎麼能想像,無數的家庭要把成千上萬天真浪漫的兒童交到這些冷酷無情之人的手中。你怎麼能想像,香港的未來將在這些貼大字報人的手中成長?」
李曉迎強調,政治立場不同、年少輕狂高喊理想,自己亦能理解,但卻不能理解要貼出如此大字報,向一名忍受喪子之痛母親心上撒鹽的行為,又反問指「難道這就是教院人要的教大嗎?難道這就是香港需要的教大嗎?」更表明如果教大的畢業生只是這樣的水準,「我寧可希望香港擁有的是香港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