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46載歷盡風浪 喜見科研發展

2017-09-29
■劉心成親述「蛟龍」破世績傳奇。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劉心成親述「蛟龍」破世績傳奇。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劉心成曾先後作為中國海軍軍人、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至2015年於國家海洋局退休後,出任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首席顧問,現仍負責深海科研工作。46年的海洋生涯裡,劉心成與團隊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尤其自2009年與「蛟龍」號結緣後,他更親身見證並推動國家在深海科研、「載人深潛」領域走向世界前端。

船隊遇大浪 摔斷肩肌腱

46年面對變幻莫測的海洋,劉心成並非一直一帆風順。他憶述於2015年2月26號從毛里求斯返航時,船隊遇上強颱風,大浪打來,船幾乎傾斜25度,劉心成連人帶椅子摔在地上,他第一反應用手保護頭部,但卻將左手手臂拉傷,「回來後甚至拿不穩盤子,睡覺時會突然感覺不到胳膊的存在。」數日後他接受磁力共振才發現左胳膊肌腱斷裂,且出現萎縮,需做手術治療。

除他自己經常受傷外,在「蛟龍」號進行5,000米實驗時,亦出現感人一幕。劉心成憶述,當地天氣預報預測連續一周內並無適合的下海天氣,但為了不耽誤試驗,「蛟龍」仍在3米高的大浪下下海。

雖完成任務 蛙人渾身傷

「潛艇下放時濺起十幾米水花,蛙人要趴在圓形的艇上將艇與連接器分離。當時風大、浪大,潛艇難以控制,搖晃時潛艇傾斜幅度近40度,人只能趴在艇上,否則會被浪沖走。4名蛙人多次被摔到海裡,當時海裡都是鯊魚,我們用肉眼都能看到,最後雖然成功完成任務,但蛙人已渾身是傷。」劉心成指出,當時的情形令人感動。

大海無情,但他與團隊都沒有放棄,仍鼓足勁投入於國家深海科研上。去年6月至8月及今年1月至3月,已出任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首席顧問的劉心成作為深淵科考隊領隊,與「探索一號」團隊先後兩次赴馬里亞納海溝海域挑戰最深處「挑戰者號深淵」。

「探索一號」團隊26次下潛至7,000米以下深海領域,其他非載人設備則26次下潛至1萬米以下海底深淵,獲得約9,000隻深淵生物樣品、800多升深淵沉積物。劉心成指出,其他國家最多只進行過數次「載人深潛」下潛,及取得幾千毫升深淵沉積物。中國在「載人深潛」領域遠遠領先世界。

劉心成表示,只要國家需要他,能一直工作到70歲。他又透露,現時國家有意立項研究深海空間站,但仍處於研究階段,但相信十多年後能正式成立國家首個深海空間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文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