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撮要
緬甸若開邦自8月底再次爆發衝突以來,超過50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但當地情況此前卻甚少受國際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早前報道,聯合國駐緬最高負責人德沙隆在過去4年間,一直阻撓人權團體前往若開邦,更禁止下屬向緬甸政府反映羅興亞人問題,任何人若然不從都會被排擠孤立。聯合國總部經過調查後,6月將德沙隆撤職,但由於緬甸政府拒絕認可其繼任人,令她至今仍然官留原位。 ■節自《聯國官瞞暴行 助長羅興亞苦難》,香港《文匯報》,2017-9-30
持份者觀點
1. 聯合國駐緬國別小組:制訂長線策略,希望透過發展若開邦經濟,長遠減少兩派衝突,但這亦意味駐緬團隊決定放棄再就人權問題發聲,以免再激怒佛教徒,並影響與緬甸政府的合作。
2. 聯合國高層:我們犧牲羅興亞人去討好佛教徒。緬甸政府知道怎樣利用我們達成目的,我們無法反抗,因為不可以得罪當局。
3. 美國:敦促安理會各成員國,停止向緬甸提供武器打壓羅興亞穆斯林,直至緬甸軍方採取足夠問責措施為止。
4. 國際評論:昂山素姬獲得諾獎後光環太亮,導致外界多年來忽略了羅興亞人遭受的殘酷對待,以至國際社會就羅興亞問題向她施壓時,也往往手下留情。
多角度思考
1. 試指出聯合國在衝突扮演的角色。
2. 你認為聯合國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嗎?
3. 承上題,有人指「跨國機構也會受當地政治影響」,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