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置業萬眾矚目 交津一致讚賞

2017-10-12

經濟民生教育良好管治無微不至 市民認同增創科鼓勵創新產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4.9萬字,對經濟、民生、教育、良好管治等各方面全面改善提出相應舉措,可謂無微不至。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街頭訪問市民,發現市民對政府幫助置業措施最為關注,但擔心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土地供應。市民對增加創科研發鼓勵創新產業亦表示認同,而對新增的交通補助更一致讚賞。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林先生:政府重建置業階梯,提供公屋、綠置居、居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4個不同選擇是一個好概念,能照顧到不同階層、不同需要的市民,但希望政府推行政策時可以做好平衡,不要因為公營房屋的種類增加而影響到每個種類的供應。

■ 賴先生:報告在房屋方面提出很多建議,相信會對有意置業的年輕人有幫助,但希望政府可以在市區亦能提供新建的公營房屋,因為香港人工時長,要每日來回新界的住所和港島的辦公室會是十分疲倦的事。

青年需更深入認識祖國

■ 賴先生:政府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初中學生必修科是好事,香港已經回歸20年,不論年輕人是否認同,中國人身份是不能改變的現實,他們有需要對國家有更深入認識。同時,我認為過渡性房屋是可行建議,希望會對住在茤衁漫~民有幫助。

■ 陳太:大幅增加房屋供應相信可緩解市民置業需求。而重設過渡房也是很好的設計,住在茤苳今平啎蔚峇幫t的貧苦基層若能入住,居住環境能得到有效改善。問題是能否做到這些規劃,能不能找到那麼多地起居屋和過渡房。

■ 李小姐:特首多推居屋是當然是好事,但和市場掛u的價格,也不是年輕人所能負擔。本來挺關注「港人首置上車盤」,聽說不和市場價掛u,但現在看來是供應中產,估計也不是年輕人能買得起的。

■ 王先生:發展創科當然是好事,也很必要。現在全世界都靠創科經濟帶動,香港不發展創科,今後如何與周邊城市競爭?新增上車盤項目,樓價就有希望跌下來,市民才有機會買得起房。

港人應和內地多合作

■ 鄭先生:致力發展創科業,是增加香港發展新動力的嘗試。香港已停頓很多年,忙於政治爭拗,林鄭月娥起碼敢嘗試改變現狀,促進香港進步。市民應該改變心態,別再自以為是,內地城市已超過香港,我們應和內地多合作,爭爭吵吵只會越來越落後。

■ 黃先生:交通津貼肯定是好事,能幫助很多基層打工仔。發展創科產業、智慧城市也很必要,現在香港和內地城市比,智慧城市明顯落後,這需要政府投入資金,去帶動城市科技水平進步。

■ 黃先生: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是值得讚賞的措施,相信會對香港發展有很大幫助,因為政府在發展創新科技方面一直以來也沒有很大成果,與旁邊的深圳相比更是大幅落後,希望香港未來在創新科技的發展可以急起直追。

■ 胡先生:培育人才對香港社會十分重要,創新科技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我認為政府投放30億元為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是十分重要的投資。同時,政府為市民提供交通費補貼亦是一項很好的惠民措施,以我為例,每日的交通費達40元,雖然最終每個月可以得到的資助未必很多,但對減輕經濟壓力亦有一定幫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