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35%窮人「唔夠錢」應付日常開支

2017-10-17
■黃洪(右)和吳雯賢表示,扶貧服務能使貧窮家庭有更樂觀及開心的感覺。■黃洪(右)和吳雯賢表示,扶貧服務能使貧窮家庭有更樂觀及開心的感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現時香港有近百萬人生活於貧窮線下,聖雅各福群會委託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調查接受聖雅各服務的低收入人士,發現約35%受訪者於過去一個月內沒有足夠資源應付日常開支,亦有57%人表示沒能力更換破舊傢具。該會建議把食物援助納入恒常資助項目,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中大於本年中訪問1,015名受訪者後發現,72%受訪者指如家中出現突發情況,他們將沒有足夠資源應付。35%受訪者更表示,過去一個月曾出現沒有足夠資源應付日常開支的困境;57%受訪者指沒有能力負擔更換破舊傢具的費用。

受訪者:房屋開支太大致窮

社會支援方面,調查發現,53%受訪者表示當遇到人生重大決定時,難以獲得別人在意見上的幫助,而單親家庭所獲的社會支援更少。至於兒童匱乏方面,40%受訪者表示家中沒有一個適合其子女的讀書環境。受訪者認為,導致貧窮的主要原因,是房屋開支已佔去家庭總開支一半或以上。另外,受訪者在找尋工作上遇到身份及年齡歧視,致未能找到工資較高工作甚或成功就業。

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經理吳雯賢指出,該會提供一站式扶貧服務,以食物為介入點,滿足基層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並因應家庭需要,向不同家庭成員提供支援,回應基層家庭整全的身心靈需要,改善貧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該會建議長遠應把食物援助服務納入恒常資助項目,並使其專業化,將服務由單派食物,進而因應服務使用者需要,擴展其他社會服務,使已接受服務人士有持續改變,擴大影響力,令更多人受惠。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這種運作模式大大減低貧窮對基層市民帶來的負面標籤及影響,亦有助服務使用者認識街坊或朋友,增加互動機會,增強其社會資本以對抗貧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