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黃詠恩靈機一動設計實驗探索最環保方案 獲研資局嘉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香港致力推動卓越學術研究,除了尖端科學技術能帶來貢獻外,人文社科研究亦可推動社會進步。研究資助局昨日舉行「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頒獎典禮,共表揚9位學者的傑出項目。有學者從年幼女兒浪費紙巾而獲得靈感,計劃從公眾參與角度,通過實驗比較強制收費、獎勵回饋,及他人行為影響等方法,探索最高效的環境保護方案,推動香港環保發展。
昨日頒獎禮由研資局主席華雲生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主禮,華雲生指,今年「人文社科傑出學者計劃」共收到21份申請,共5個項目獲批;而「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共收到396份申請,共批出151項獲提供研究經費,其中4項獲評為傑出項目,僅佔1%。
楊潤雄對獲獎學者表示祝賀,並強調特區政府很重視學術研究發展,將有一系列措施,包括施政報告中提及會預留百億元款項供將來作大學研究之用。
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副教授黃詠恩以「環境負責任型的社會發展問題研究:公眾參與的角度」研究,成為本年度5名人文社科傑出學者得獎者之一。
她分享說,研究靈感來自女兒,「她很隨手拿紙巾,輕輕一擦,就丟掉,我覺得很不環保,就開始思考如何教育她。」
於是黃詠恩開始探究,如何可令女兒在拿紙巾之前,先思考是不是要用這張紙,「如果用,是否可以盡用這張紙呢?」
港人有環保意識 惜實踐不足
她認為,香港人不缺乏環保意識,但在實踐層面卻很多時候存在浪費情況。
受女兒啟發,她希望探究究竟哪種環保方案可令公眾參與環保最為有效,並計劃通過實驗,從三個方面做比較,包括強制做法,例如需支付5毫子才可有膠袋;獎勵做法,例如如果不用膠袋可獎勵5毫子,及周邊人環保行為的影響。黃詠恩指,相關研究將於明年1月開始,成果會提供給政府,以幫助制定相關政策。
教授研東莞案例 助珠三角經濟
另一人文社科傑出學者得主、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則以「出口加工業經濟結構重整對珠江三角洲城市發展的影響──東莞案例研究」獲獎。
他指出,「前店後廠」是珠三角地區和港澳地區經濟合作中地域分工與合作的獨特模式,「如果廠不好,店亦會受影響。」
近10年來,人工、土地等成本的增加和歐美市場縮小,令珠三角出現招募廉價勞動力困難和出口導向型產業萎縮的現象,其中東莞屬於典型的城市,故他計劃以分析統計數據、東莞廠商案例,以及和當地官員溝通為主開展研究,希望探討珠三角地區出口加工業經濟結構重整對其發展的影響,以及尋找相關有效的應對措施。
青年學者研「強場動力學」
「傑出青年學者獎」得主的研究範圍則包括數學、物理、生物醫學等領域,有份參與諾貝爾獲獎項目的LIGO重力波研究的中大物理系助理教授黎冠峰亦為得獎者之一,其研究項目為「以致密星體物合併發射的重力波測試重力的強場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