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創科嘉年華院校預展巡禮】理大遙距實驗 種菌上網就得

2017-10-18
■詹國龍(左)與麥熾良及他們負責的理大「遙距實驗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詹國龍(左)與麥熾良及他們負責的理大「遙距實驗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實驗是科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實驗室的開放時間有限制,未必能配合學生需要。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首設「遙距實驗平台」,讓該校學生及中學生隨時隨地在網上實時遙距做實驗,並可減低學生受激光、輻射傷害的機會。該學系又設計了手機應用程式,讓學生透過手機做簡單的物理實驗,如量度周期運動、聲速等,鼓勵學生多動腦筋,而上述項目將在創新科技嘉年華中展出。

每小時更新培養皿影像

修讀理工科的學生需要做實驗輔助學習,但部分實驗室只在「朝9晚5」開放,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麥熾良在2010年起,集中優化數個物理實驗,為其建立中央系統及首設「遙距實驗平台」。學生透過網上平台預約時間、儀器,即可實時遙距做實驗,並可下載及分享實驗數據。

現時平台可提供6個實驗,麥熾良指,該平台適合不同學系的學生使用,例如物理、化學、生物、物理治療學系等,「有生物系學生需要『種菌』,或要每天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若每天都要回校看一眼,就很浪費時間」,故科研人員在培養皿上放置鏡頭,每小時更新一次影像,方便學生觀察。一些安全要求較高的實驗,如放射實驗,更可減低風險。上述平台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並開放部分實驗予十多所中學使用。

手機App助視障者辨別

為進一步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簡單實驗,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導師詹國龍應用「翻轉課室」概念,設計出手機App,透過利用手機的感應器,讓學生可在日常生活中做物理實驗,如量度速度、磁場、光和聲速等。

理大電子計算學系四年級生馬明宇及兩名本科生,共同研發出「Sense+」手機App,手機鏡頭變成視障人士的眼睛,程式利用網絡訊息、認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用戶只需要點擊熒幕兩次,拍攝物品或人物,手機就會讀出眼前東西的特徵,同時透過拍攝協助用戶搜尋物品的位置。

團隊曾邀請10多名視障人士試用,各人反應正面,並給予意見作改善,例如增加可以辨認紙幣的功能。現時App只支援以英語輸入口訊及回應,期望很快可推出廣東話版本。

上述項目將在本月21日至29日於香港科學園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中展出,歡迎巿民了解詳情。■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