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浦契尼的變形歌劇

2017-10-21
■將背景搬到民初上海的《賈尼.斯基基》  香港歌劇院提供■將背景搬到民初上海的《賈尼.斯基基》 香港歌劇院提供

浦契尼的晚期作品,創作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聯劇」(Il Trittico ),最近由香港歌劇院的年輕歌唱家們演出了其中的《修女安潔莉卡》和《賈尼.斯基基》,成績雖不突出,但給擔任群戲的多位獨唱角色提供了初試啼聲的經驗,也讓觀眾對歌劇在香港的普及發展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是兩齣獨幕劇,請來的導演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導演沈亮女士,可惜的是,看似簡單短小的兩部獨幕劇其實卻是三百年意大利歌劇的最濃縮「奶酪」,其接近變態的幽暗心理和回歸初始的反智傾向乃企圖向十六世紀以前的威尼斯致意,實在是一個中國導演難以輕易駕馭的「重口味」作品。

上半場的《修女安潔莉卡》是半舞台式演出。此劇極為簡單,現實地呈現了修道院裡的一群修女春光瀲灩而又瑣碎的日常生活,然後一位公爵夫人前來探訪,與一位貌似沉靜安嫻的安潔莉卡修女會面,待她離去後,悲劇驟然發生:修女獲知,她的私生子兩年前因高燒夭折了。浦契尼在此給修女寫了一大段痛不欲生的詠歎調,她直接與死亡的孩子對話,以一種迷囈的狀態,然後服毒自殺。在死亡到來的時刻,舞台上出現已經七歲的孩子,他與母親幸福甜美地相會了。

可以說,浦契尼從第一部成功的歌劇《瑪儂.萊斯考》(1893年)開始,所擅長描述的女性面對愛情和死亡的心理活動(《波西米亞人》的咪咪,《托斯卡》的女主人翁,蝴蝶夫人本人,《杜蘭朵》的柳兒),到此才達至死亡的黑暗結局,但是是用更加駭人的超自然異像!托斯卡尼尼不久之後從La Scala歌劇院的「王位」上自我放逐,便是與浦契尼的這種「江郎才盡」大有關聯。(三聯劇中這次沒有演的《外套》更加黑暗絕望。)

所以,《賈尼.斯基基》這樣一部幾近鬧劇的喜歌劇,竟然出自一向細緻典雅、永遠衣冠楚楚的浦契尼的筆端,這本身就是一次人格分裂的藝術裂變。導演這一回把握住了音樂上明顯的宣示:變態或病態其實是人世間的常態之一,為了分到金錢財產(遺產),人類可以反智到如此地步!舞台上的演員臉上畫上三道彩筆,如同傀儡般東奔西跑,逐利而生。故事背景被改在民初的上海灘,因為富親戚博索即將去世,一班貪心的小市民額手稱慶,都在為馬上到手的遺產歡天喜地。各種怪模怪樣的喧鬧音樂正揭示了一個良知潰爛、貪婪無止境的後資本主義時代。

幸好,青春和愛情,儘管在這裡如曇花一現,當「我親愛的爸爸」的旋律一起,浦契尼的秀美甜蜜再次證明了他的意大利歌劇詠唱的頂級功力。A角的劉卓昕柔美秀麗,B角的林穎穎爽朗華麗,加上演安潔莉卡的鄺勵齡嘹亮大方,香港的「悅目三星」表現亮眼,她們三人的演唱支撐了兩部劇的剎那光輝。■文:蕭威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