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海絲」200組明代瓷器免費睇

2017-11-03
■重點展品之一的儲水瓶「青花象首軍持」。香港文匯報 記者曾慶威 攝■重點展品之一的儲水瓶「青花象首軍持」。香港文匯報 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寶儀)現代社會全球一體化,大眾可曾想過明代的中國已是世界貿易中心?特區政府康文署聯同廣東省博物館於九龍公園內的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辦《牽星過洋-明代海貿傳奇》展覽,展出逾200組明代萬曆年間對外出口的青花瓷器,當中廣東省借出的逾百組珍藏更是首次在港展出。展覽期由昨日起至明年3月4日,免費入場。

鄭和下西洋約百年後,萬曆年間社會經濟、文化藝術欣欣向榮,中國的瓷器更出口到海外,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由廣東省博物館借出的多組文物,大部分源自明代沉沒的「萬曆號」及「南澳一號」,產自景德鎮及漳州等地。

重點展品包括儲水瓶「青花象首軍持」、青花封侯爵祿圖「富貴佳器」款盤及褐釉堆塑龍紋六龍繫陶蓋甕等。「青花象首軍持」是佛教及伊斯蘭教儀式常用的盛水器皿,用以淨手。有別於同類器皿呈圓形,該器皿以方形為本,前端更以象頭部為裝飾。

「富貴佳器」款盤紋樣由鵲、鹿、蜂及猴多種動物,與爵祿封侯同音,富有寓意。龍紋六龍繫陶蓋甕藝術及實用性兼備,其肩、腹部貼塑六條龍紋,龍頸隆起,曲身遊走,動感十足。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解釋,甕用作盛酒水及食物,體積較大,故擺放在船上較底部的位置以穩定船身,上層則擺放較名貴的瓷器。

為了讓觀眾更了解當時的海上貿易,是次展覽更展出明代紙鈔「大明通行寶鈔」,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向中國支付的銀,亦有當時船員在船上生活必備品及解悶的小玩意,包括古船備有的中藥材、食材和生活用品,例如茯苓、銅針灸針及骨骰子等。

香港亦是海上絲路的其中一個據點,故將於同場展出本港出土的明代瓷器,包括大埔碗窯及大嶼山竹篙灣的共41組瓷器。

另外,具68年歷史、3級歷史建築佑寧堂或被拆卸,建成22層高的綜合大樓。出席開幕典禮的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表示,會方對拆卸歷史建築亦感到不舒服,但需尊重機制,即使被評為歷史建築,亦非等同收回業權,建築仍是業主私用,不能剝削其業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