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遊蹤】置身畫山繡水

2017-11-14

賀越明

最初知曉「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年少時,讀荂m畫山繡水》的文字遙想景觀:「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作者楊朔還感歎:「我也算遊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茬珧吨H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氾濫茬珧吨H民的智慧的想像。」自那時起,出現在圖片、畫作、電影上的桂林山水,成為我格外注目的風景,但那畢竟隔了一層。直到金秋時節參加一個「名家看廣西」活動,才踏足心儀已久的桂林,得以置身畫山繡水。

據說,「桂林十景」由竹叢、夜泊、野渡、象山、桃波、綠舟、春雨、晨風和朝陽組成。其中,多是城區及周邊隨時可見的景色,唯有象山係獨一無二的景點,遊客到桂林通常會去觀賞。那是灕江與桃花江在城中心交匯處,一座大石山聳立江邊,陡峭的山脊向下延伸至江中,竟形成一個洞口,大到可行舟通過。從側面看去,整體活像一頭伸鼻飲水的巨象,是天然之作,卻形神畢肖,故而亦稱象鼻山。古時的詩人詞家如唐代韓愈、宋代薊北等,都留下了吟誦這一奇景的佳作,而最直接亦最貼切的當屬明代孔鏞的四言絕句:「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

象山不算高,約五十米,有興致而腿腳好的遊客,會像我一樣隨景區的女講解員拾階而上。山頂有建於明代的普賢塔,造型如寶瓶,又名寶瓶塔。這是供奉菩薩的佛塔,但在一八五二年,扯旗造反的洪秀全率農民軍攻打桂林時,曾在塔的邊上架設大炮向城內轟擊一個多月,遺下了好幾處炮火的殘痕。站在塔下向四處眺望,灕江、桃花江、榕湖、桂湖、杉湖和木龍湖,泛茠i光環繞或穿過城區,襯以周邊起伏的青翠峰巒,恰似一幅幅「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旖旎畫面。

在女講解員指點下,舉目可見的山峰逐一列名:塔山、穿山、七星山、獨秀峰、伏波山、迭彩山、老人山......這讓人想到黃山,「七十二峰」各有其名,如蓮花峰、始信峰、天都峰、石筍峰等。山形千奇百怪,名字五花八門,既有描繪形狀的,也有演繹故事的,讓人要麼聞其名而觀其山,要麼見其山而記其名。自然與人文如此巧妙的融合,讓人感覺山水也承載蚋蚴p的文化底蘊。

去到桂林郊外的蘆笛岩,進入深達二百四十米的洞內,我明白這感覺也適用於岩洞的景致。這個一九五九年開發的岩洞,佈滿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經女講解員逐一介紹,它們分別化作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乃至雄獅送客等景觀,其間不光有獅、龍、猴、魚等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植物,還出現老翁、幼童以及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神話形象,令人不得不喟歎造物主之神奇!

確實,這應當歸功於大自然。桂林的山山水水,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徵。在地質學上,可以視為遠古時代地殼持續運動變化的結果。面對如此秀美的山水風光,歷代勞動人民張開想像的翅膀,通過種種神話傳說故事,寄託心中良好的願望,而文人墨客則經由如畫美景激發,文思詩情不絕如縷。由此,絢麗的自然景觀便被賦予了濃郁的人文色彩,也使山水除了秀美之外,又多了幾許奇幻、厚重、深邃。

置身「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自然而然地想起半個世紀前散文名家楊朔的叩問:「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興許,「那山水的精髓」只有當地的居民能夠體悟和描繪。我真有點羨慕他們,一年四季,生活在畫山繡水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