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花為我而開

2017-11-15

朵 拉

每天早上攤開一張宣紙,然後把畫筆再次過水、抹乾,擦乾每個要放顏料的白色瓷盤,準備顏料,倒出黑墨等等,看着是慢吞吞的,其實不疾不徐。旁邊的人感覺不耐煩,要畫就畫嘛,這樣摸來摸去的究竟在搞什麼?旁人不知,倘若在從前,還得磨墨呢,先在硯盤加水,拎支墨條,細細地研慢慢地磨。磨墨多磨人呀,後來知道,磨墨這功夫,是在磨腦子。

手上做事,腦海思考。空白的宣紙等待被成就一幅畫,不得不思索,要畫什麼?要怎麼畫?如何用墨,用色,下筆時的勁道,構圖的模式等等,看着似乎手上在忙碌,真正忙碌的是頭腦:要如何突破自己前面的作品。給作品多一點思考的時間,等於給作品多一點深度。

初見畫家作畫,三兩下成就一幅作品,覺得畫水墨畫很容易。輪到自己提筆,發現古人說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來到今天一樣通用。畫家必先對構圖佈局和形象塑造都有成熟的構思,有所準備才下筆。宋朝大畫家文與可首創畫竹葉時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的寫意墨竹,開創了墨竹畫派,影響到今天。文與可畫竹,心裡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成語「胸有成竹」即源於此。

曾經事事心急如焚的急性人,進入水墨畫世界後,學會把所有的事都緩下來,慢一點。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節奏變得愈來愈快,步伐匆促紛亂,日子緊張忙碌,「收穫」是時時焦慮不安,急躁不堪。常常幻想以優雅姿態面對群眾,原來真是幻想,現實裡那個情緒不耐煩,蠻橫得面目猙獰的女子,居然便是本尊?太不願意相信,更不願意接受。

對着鏡子的時候不認識,假裝不認識,如此這般可惡可憎的難看女子,誰要承認自己就是她?學會慢之後,開始思考,為什麼要那麼急呢?

朋友到印度旅遊,回來告訴我:「印度朋友帶我進茶室,裡頭喝茶的大多中年人。滿臉皺紋的印度人大聲說大聲笑。氣氛喜樂談笑甚歡。待我坐下才看見每張桌上,都有一個小棺材。」華人最忌諱遇見棺材。但這店裡的人,似毫不在意。他們語氣自然,表情自在,就他一個人不自在。終於忍不住問:「面對棺材喝茶,不害怕嗎?」他以己之心度他人的腹。帶他來的會講英語的印度朋友用捲舌的英文說:「每個人最後不都要用棺材的嗎?為什麼害怕?」朋友坐下,連一杯茶也沒喝完,急急催促他的印度朋友說:「我們快走吧。」

「別急,別急。」印度朋友照樣沉着冷靜,慢悠悠地舉杯喝茶:「這麼匆忙幹嘛,人一生下來,就朝往死的路走去,我們慢慢走。」把棺材當朋友,每一個當下都是享受好時光的心態,讓他們即使面對死亡也豁然。

學畫之後,逐漸明白生存之外,還要有生活。為了生存,分分鐘都活在趕工時間裡,忽略生活還有品質。懂得慢之後,逐漸領悟生存固然是責任,但可以把生活過成一種享受的狀態。

「帶一隻蝸牛去散步。」未學畫前聽見這句話,回應是白眼送一個,然後不屑地說笑死人,順便低聲批評今天我遇到一個神經病。學畫以後,為留心看路邊花與樹,走路變緩才突然聽見小鳥在枝頭唱歌,看到蜜蜂蝴蝶在花草叢中飛翔,這些風景本來存在,是路過的人有眼無珠。北宋程顥《秋日偶成》裡說「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世間萬事萬物,你願意靜下心觀察,定有所獲,得以享受一年四季不同的趣味。問題在於許多人不知從容,不觀萬物,不能靜下心。一年四季美景,白白美麗,白白過去。

有年春天,明代大儒王陽明和朋友到山裡春遊。朋友可能平時忍受王陽明的「說教」感覺受不了,這時找到好機會,指着岩石間一朵花問王陽明:「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所有的物都在你心中,受你的心控制。你認為這朵在山裡自開自落的花,也由你的心控制嗎?莫非是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你的心讓它落,它就落下來?」這個問題對我不重要,我要說的是王陽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說明世界就在你的心中。那說得太遠了,簡單的說是「你看花時,花就為你開」。

活了大半輩子,未學畫前,從來沒有一朵花是為我開的。在海外生活,幾乎是每人一部車,出門開車,抵達目的地還選擇最靠近的地方停車,極少走路,往往是跑步,因為時間逼迫,總是來不及。

開始走進繪畫,首件要事是靜心,接着放緩腳步,才驚覺之前為了趕路,根本沒有用心享受走路。失去路邊的風景卻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白天風景有白日之美,晚上景致亦有夜晚的秀。曾經羨慕住在有露台的房子的人,但沒露台的我們,就推開窗吧,窗外的天空,一樣有星星月亮。平常人仰望天空,看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學書學畫卻讓人看見繁花似錦的夜空,那本來長滿一地的花,到了晚上,開到天空上去。

那日從雲水謠土樓回漳州城裡的半路,秋日下午的天暗得很快,突然聽到坐在車子前邊的人驚呼:「看!天上的星星!」開車的人在路邊停車,關了車燈熄掉引擎:「不要吵到星星」。靜靜地,一車五人,兩個攝影家,三個作家,靜靜地,沒有一句言語,看着遠遠近近的黯暗山林,看着模模糊糊晃晃蕩蕩的樹影,看着天空中一顆一顆,成千上百顆的星星,幾乎有半個小時,沒人提起天立馬暗下,是否盡快趕回城裡去。

夜空中的星星,不停地閃爍,那是每個人內心的渴望。無關金錢,無關物質,關乎心靈的追求,靈魂的依託。許多時候,為了生存,渴望往往被忽視,被壓抑甚至絕望到掐滅它。忽視渴望壓抑渴望掐滅渴望的人,不是別人,是自己。只有把生活慢下來,心情從容淡定,星星便出現了。

起初是為了學畫,學會用心,學會觀察,學懂了慢,慢的好處是愈來愈多發現,愈來愈懂得享受生活,那和有錢是兩回事。有錢人有錢,但不一定懂得生活,不一定擁有有品質的生活。

每天早上攤開一張宣紙,不急不躁,慢慢來,有人問我學畫是否影響生活?我作了這麼長的回答。說到底是一句,如果沒有繪畫,我的生命虛度,我的人生白過,因為從來沒有一朵花為我而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