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應用學習系列】「應用」中文助非華語生燃升學夢

2017-11-16
■梁汝海(左)和郭耀忠(右)認為課程輕鬆,學到不少日常用字。中為教師阮麗華。香港文匯報記者溫仲綺  攝■梁汝海(左)和郭耀忠(右)認為課程輕鬆,學到不少日常用字。中為教師阮麗華。香港文匯報記者溫仲綺 攝

首批畢業生88.4%達標 達升八大入學門檻

應用學習的特色,在於較傳統高中科目更切合職業實用環境,教育局2015年為非華語生推出針對款待及服務業的應用學習中文課程,成績獲文憑試資歷認可。而八大及絕大部分專上院校亦接納當中的「達標」等級作為入學門檻(即取代文憑試中文3級),支援非華語生升學;而今年課程首批畢業生,便有達88.4%獲「達標」或以上成績。有選讀課程的非華語生指,原以為自己的中文水平難以升上大學,但自高中可選讀應用學習中文後,令升學夢見曙光,又指課程內容比起校內中文課更實用及有趣,有助提升學習動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溫仲綺

因應非華語生學中文問題,教育局現時設有兩個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課程,分別為「服務業中文」和「款待實務中文」,由專上院校負責授課及評核,若學生成績屬「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可記錄在文憑試成績單;如學生達到當中不同級別的評核及出席率要求,將會獲院校頒發相關資歷架構證書。

入大學門檻 更勝DSE

有關課程於2015年首辦,一般會在中四下學期開課,直至中六完結,為期約兩年,首批學生已於今年較早時順利畢業。根據考評局資料,首屆應用學習中文課程共有146名學生應考,129人獲達標或以上符合八大中文要求的成績,比率達88.4%,較文憑試中文科3級達標的55.4%高出33個百分點,可見課程有效幫助非華語生更易達到升大學門檻。

另教育局資料顯示,由明年第四屆(2018/20學年)開始,應用學習中文會新增「商業服務中文」課程,由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提供,主要針對旅遊、酒店、零售及物流等商業服務的中文口語及文書應用情境。

聖類斯中學中六生郭耀忠(Andrew)和梁汝海(Vince)現正修讀應用學習的「款待實務中文」課程,他們各有父母來自菲律賓,中文並非家庭常用語言,雖然自小在主流學校就讀,但中文水平落後於同儕。

涉實務應用廣 「識得言簡意賅」

Vince表示,自己小學時屬於抽離學習,於較細班別學習較簡單的中文,至升中後上中文課完全跟不上進度,「好像學習新的語言一樣」,當時用廣東話與同學溝通亦成問題,更遑論「聽、讀、寫」;後來經過多年學習及日常應用,現時口語溝通尚可,但有關中文字詞及寫作仍然不太好。

至於Andrew的中文會話水平較佳,也不時看內地及台灣電視劇學中文,但對理解書面語文章的深層意義及文言文仍有一定困難。

Andrew認為,應用學習中文課程比校內中文課更輕鬆和有趣,而課程內容涉及款待,故可學到更多日常應用到的詞彙,「識得言簡意賅」,更可學習待人接物。

Vince則指在課堂上學會很多新詞彙,溝通時明顯增強表達能力,他又坦言,原本以自己中文水平,應考文憑試中文科估計最多只可獲2級成績,難以升讀大學,但現在應用學習中文課程中成績不俗,有信心可以達標,故認為課程重燃了他入大學的希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