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調高呈請書門檻 與時並進免濫用

2017-12-04
■廖長江表示,調高呈請書門檻是與時並進。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廖長江表示,調高呈請書門檻是與時並進。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如果大眾認為「定期保養」是合理概念,那麼立法會的《議事規則》可謂「日久失修」。是次修訂提出要調整呈請書交付專責委員會處理的門檻,現時規定只須20名議員起立支持即可。這規則是什麼概念呢?廖長江指出,呈請書的做法源自英國,是遠於1858年出現的規條,「但英國一早已經沒有了。」僅需要20名議員就可啟動程序,亦是多年前立法局只有40人時所釐定的人數,今日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但有關人數卻沒有上調,廖長江坦言︰「我們沒有理由抱殘守缺。」

廖長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得最多的一個形容詞,就是「千錘百煉」。這「千錘百煉」既體現在建制派不同黨派整個夏天的商討,也體現在相關調研的追古溯源。

他指出,建制派長期都對拉布問題感到不滿,但至上年度最後一次財務委員會,連毫無爭議的36億元教育新資源都幾乎因為反對派拉布而無法通過,建制派都認為長此下去堪憂,終於下定決心要修改《議事規則》。

他說,在了解不同板塊的意見後,修改《議事規則》一事就在今年夏天開始醞釀,大家就去談當中的原則,再去起草相關建議,至10月左右才開始成形。「我們做了很多研究,例如今次提到一些Procedural motion(程序議案),這不是我們發明的,在外國如加拿大、英國、澳洲和紐西蘭都有。」

在研究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議會規則的同時,他們還翻了好幾遍議會歷史書,例如是次提到的呈請書交付專責委員會處理門檻,他們就認真研究過這條規則、這個20人的門檻是源自哪裡等。

定格20人難追議席增長

對於20人的門檻何來?廖長江指,這就要數到上世紀立法局僅得40人的時候,20人就是一半,可謂公道。至今日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幾乎翻倍,20人的門檻卻依然定格,明顯已不符時代變革。他坦言︰「我們沒有理由抱殘守缺。」「呈請書是『尚方寶劍』,不能動不動20人站立就成立專責委員會去調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