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懲教導正途 熱心助更生

2017-12-04
■姜炳耀認為,現行懲教制度能有效令在囚者改過自新。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姜炳耀認為,現行懲教制度能有效令在囚者改過自新。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更生人士斥「三丑」老屈:坐監時從未見有「虐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非法集結或煽惑他人非法集結罪成的「雙學三丑」,被高等法院上訴庭判處即時監禁,其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3人出獄後,就聯同其他青少年囚犯指稱懲教署人員「虐待」,將懲教人員形容得「無法無天」。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多名已重投社會的更生人士,以至在監獄傳道逾40年的牧師。他們均表示,有關人等所指稱的「虐待」並不存在,並強調他們認識的懲教人員,都對工作有熱誠和抱負,有心協助他們改過,並強調懲教署現行的制度,能有效協助在囚者改過。

今年上映、聲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同囚》,指稱懲教署轄下的勞教中心經常對青少年囚犯「執行私刑」,包括虐打、當眾侮辱等。立法會社福界議員邵家臻,就借此發起所謂的「青少年囚犯人權關注組」,質疑現行的懲教制度。

獲准保釋等候上訴的「雙學三丑」,大抵要營造自己是「被強權打壓」的「政治犯」,就聯同有關的「關注組」公開投訴,矛頭更直指不同職級的前線懲教人員。

黃之鋒公開聲稱,自己由壁屋至東頭懲教所時,在完成脫衣搜身程序後,一名懲教助理不准他穿回任何衣物,及要求他蹲在地上,抬高頭回答約10條問題,令他感到被侮辱,「好似隻狗望住主人答問題。」周永康就聲言自己「看到」有職員用粗口喝罵、喝斥在囚者,有職員更向他說「唔打佢]唔得謘v云云。

「三丑」言之鑿鑿,但事實是否如此?14歲時因為打架而首次被捕、其後改過自新,更在2008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的更生人士姜炳耀,年輕時幾乎每年都被送到荔枝角收押所,令荔枝角收押所內不少懲教人員都認得他。

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自己第一次犯事時,父母借錢為他打官司,最終獲判無罪釋放後,令他誤以為有事發生,父母都有能力為他解決,令他多次犯事,其間更染上毒癮。

姜炳耀決心改過,原來與院所內的懲教人員有關:「我最後一次犯事是因為受藥物影響,用刀追斬爸爸,我之後是從懲教人員口中才能得知爸爸沒有事。他們當時提醒我,如果他(姜父)有事,我會後悔和內疚一世。」

叫名不叫編號 感到受尊重

他在戒毒所時,和懲教人員的關係就如朋友一樣,對方會和在囚者談天說地,更關心到他們對出獄後的生活計劃。

姜炳耀指出,每名在囚者在獄中都有一個編號,但懲教人員很少會用數字作稱呼,多會直接叫他們的名字,令他們感到較受尊重。就黃之鋒聲稱被懲教人員指令赤裸蹲下問話,他直言自己多次出入不同院所,都從未經歷過同類情況,也不相信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全港都知佢麻煩,點會整佢」

他笑說:「全香港,連美國都知他(黃之鋒)是一個『超級麻煩』的人,要整也不會選擇他,選他的話他一定會公開事件。」

就「關注組」指稱懲教人員會以「雞翼」及「芥蘭」,即肘打背部或以膝撞大腿等方式虐囚,姜炳耀坦言,他在獄中確聽過「芥蘭」一詞,而電影《監獄風雲》中也見過類似「雞翼」的情況,不排除編劇是參考了實際情況而「加鹽加醋」,但自己就沒有在監獄中親眼目睹任何虐囚情況出現。

願協助伴讀改過自新

另一名更生人士林佳雄,17歲時因為販毒而被判入獄,他表示在囚時是不服從指示的一群,經常參與打鬥,更曾收藏利器,但懲教人員從不會出手虐待他,「最多都係用鵅y語言暴力』。」

他強調,只要在囚者真的有心改過,不少懲教人員都會盡力協助,如他在囚時有半日需要讀書,只要同學有需要,擔當老師的懲教人員都願意盡力配合,為他們提供大量溫習的材料。

姜炳耀和林佳雄都認為,懲教署現行的制度能有效協助在囚者改過。姜炳耀指出,懲教院所內的生活具規律,令他有很多時間可以反思自己的過錯,「為什麼別人在外面,我在這裡?有什麼方法可以在離開後不再回來?有很多人都會想起自己的父母,特別是部分人的父母有病卻不能照顧他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