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晉傑)年老並不可怕,最重要是活得有意義,有組織開設「生命.歷情」體驗館,透過遊戲及工作坊讓參觀者重新思考何謂「年輕」、「年老」,有參觀過體驗館的學生指,活動的經歷令他不再害怕變老,亦不會再盲目追隨社會主流價值,決心追夢。
長者安居協會自2013年起開設全亞洲首創的「生命.歷情」體驗館,讓參觀者在一小時內體驗生、老、病、死的人生必經階段,並在活動後安排工作坊,讓參觀者透過小組討論及分享反思活動的體驗,及增加對長者的認識,如有參加者表示,原來長者不一定只是看粵語殘片,亦與年輕人一樣會追看美劇及韓劇。
91%學生活動後改變想法
體驗館自開幕至今共吸引逾2.3萬名12歲至25歲中學至大專全日制學生參觀,長者安居協會統計在活動前會收集他們對「年老」的印象,發現年輕人對年老的想法偏向負面,最多學生選擇「外表衰老、體力衰退、多病痛」為對年老的看法。
不過,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梁淑儀表示,91%學生在活動後都會改變有關想法,而80%學生更不再恐懼年老,「老並非可怕的事,老並不於只餘下疾病和貧窮,成為沒有用的人,年老亦可代表人生經驗的累積,他們有很多經驗可以跟年輕一代分享。」
另外,不少學生參與活動後亦會反思生命的價值和變得更珍惜時間,中五時曾經參觀過體驗館的大學生馬家鴻表示,活動令他明白退休後生活亦一樣可以十分精彩,稱自己過往目標只是入大學,但在活動中抽到「猝死」的卡,無法繼續遊戲,令他感受到生命無常,「我睡在『棺材』時想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未做,感到十分後悔,我發現人有太多想法,有時會忽略最重要的事,我應該珍惜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跟風」做「大學五件事」
馬家鴻指自己大學聯招時最終亦按自己的興趣作出選擇,並順利入讀自己心儀的學系,表示現時會專心讀書,有空時可能會玩音樂、閱讀,指有關活動都是自己的興趣,不會「跟風」與同學一同做「大學五件事」,即拍拖、走堂、兼職、住宿舍和上莊。
協會在活動中亦有收集學生對理想人生的想法,發現香港的年輕人普遍抱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只有不足一成着重追求「金銀財寶」等物質及名利,但認為追求「人生的意義」或「夢想」最重要的就有近74%。
至於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有39%學生都認為是「選擇合適職業」,當中近八成學生認為追尋夢想及人生的意義為選擇職業最先決的因素。此外,調查亦發現42% 學生認為「能一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成功的人生,並有23%學生認為能夠過「無悔」的人生才是成功。
梁淑儀指年輕人並不如外界所想是一面倒消極及負面,呼籲社會用更多資源啟發學生在人生歷程上選擇合適的路向,實現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