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熱點 > 正文

滬海鮮多養殖 餐桌安全暫無虞

2018-01-17
■目前,上海民眾吃的海鮮多為養殖。圖為上海一水產批發市場。 網上圖片■目前,上海民眾吃的海鮮多為養殖。圖為上海一水產批發市場。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自「桑吉」號油輪在東海撞船爆炸後,很多人較為關心海鮮產品的安全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從上海水產市場了解到,目前上海消費者吃的大多數海鮮都是水產養殖,就算是野生海鮮也都為去年捕撈,因此暫時不會威脅到上海市民的餐桌安全。

油輪爆炸事件發生後,上海各大市場內購買海鮮的人數並未減少。記者昨日走訪一家菜市場詢問情況,多家出售海鮮的商販均表示,現在上餐桌的大部分海產品都是工廠化養殖出來的,整個過程安全可控,不會受油輪爆炸影響。

在上海人較常食用的海鮮中,有一種名為「東海帶魚」的魚類。據商販介紹,帶魚平時喜歡在海洋的深層活動,不會受到淺層污染影響,而且現在販賣的帶魚中,多數是去年開漁季捕撈的,冰凍後可以賣很久,因此也能放心食用。

家庭主婦則表示,現在買海鮮都是偏好進口貨,距離東海遙遠,根本不會影響日常餐飲。

進口海鮮比重大

全國水產凍品聯盟(上海)秘書長王德才表示,上海每年的海鮮消耗量在90多萬噸,進口部分巨大,東海產品在上海市民餐桌上的佔比其實並不多。

「老百姓餐桌上的東海水產,主要有東海帶魚、小黃魚、墨魚、鯧魚,這些主要來自80米以下海域。另外,還有梭子蟹、野生條蝦這類淺水層生物水產,雖然會有一定影響,但這類水產的正常捕撈季節是每年的8月至12月,目前規模性捕撈基本已經結束了。」王德才表示,退一步說,即便有在受污染海域捕撈上來的魚,市民在購買時應該能聞到異味,「但最終會有多大的影響,還是要等剩餘油量、污染情況的估測結果出來才能確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