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政府早預警:輸入外勞日益迫切

2018-01-20
■建造業最新報告指,未來5年每年建造工程開支可達3,000億元。■建造業最新報告指,未來5年每年建造工程開支可達3,000億元。

輸入外勞有機會影響本地工人生計,是社會各界關注議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考慮為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輸入照顧員,便引起不少迴響。早於2013年底,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便發表諮詢文件指,從增加勞動人口數量及提升質素、鼓勵生育等5方面應對未來人口挑戰,當中包括為現有輸入外勞制度重新定位。建造業議會昨日發表的報告,指本港建造業未來會出現人手不足情況,亦令人關注建造業輸入外勞會否被提上日程。

低技術工作勞力短缺嚴重

2013年底,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發表諮詢文件,提到建造、零售、飲食及護理服務等行業,均面臨勞工短缺情況,部分更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加上現時只有少數年輕人願意從事低技術工作,有必要考慮輸入外勞以補充勞動力。林鄭月娥當時說:「若不正視有關問題(輸入外勞),部分低技術行業的勞工短缺問題,可能會出現不能承擔的後果。」

根據現行政策,除外傭以外,低技術工人是根據補充勞工計劃按個別情況輸入,但僱主必須證明以本地工人填補工作空缺存在困難,同時亦剔除了收銀、司機等26種職位類別,以保障本地工人。林鄭月娥當時指出,2012年底本港僅有2,415名輸入工人,僅佔勞動人口0.1%,相對鄰近採用較寬鬆輸入外勞制度的澳門(26%)及新加坡(28%),差距十分大。

補充勞工計劃訂有保障本地工人措施,以確保僱主已事先為本地工人提供職位空缺,其輸入勞工申請才會獲處理。僱主如違反任何法定條文如《僱傭條例》等、或違反標準僱傭合約或計劃的規定,可能會遭行政制裁,即其所獲的輸入勞工批准會被撤銷,並於相關日期起計兩年內,不可透過計劃申請輸入勞工。

以不影響本地就業為前提

林鄭月娥擔任特首後,亦曾公開表達政府立場,明言在不影響本地勞工就業及工資情況下,按個別行業緊迫性,才會有限度輸入外勞。她並說,社會應對勞工有一定照顧,但不能漠視整體經濟需要,希望勞資雙方及政府有商有量,共同找到合適出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