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七嘴八舌】執爛攤子不如建新攤子

2018-02-06

小 臻

記得很早前已經聽前輩講過,與誰人有仇就叫他辦報,可見傳媒行業賺錢的可能性幾低。以往不少文人或者有理想的辦報人也是抱茪賺不蝕的心態為多。

香港市場近年能夠真正以辦報賺錢的都只是龍頭報紙,而且幾十年基本能守住辦報的基本原則,不會為求銷量而胡亂將嘩眾取寵的新聞上報紙的A1頭版,屬非常難得。自那些梟雄闖入報壇,以做生意思維和爛仔格處事手法經營報紙雜誌,破壞行規,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收律師信當食生菜。在現今不愛用腦的時代,當然會威風一時。但卻搞到神憎鬼厭,或者買他怕;衰在連累香港新聞界的信譽都變得蕩然無存。結果威風過後很快就折墮,要「賣仔」。

隨蚨舋葭o達,新媒體加入競爭,什麼網絡電視、網絡電台、微博、微信、臉書、Youtuber、Instagam,網媒爭食,廣告費愈分愈薄,靠廣告生存的紙媒經營環境更見惡劣,所以目前報紙大家不會拚發行量(只求保持穩定),而是拚影響力,或者開闢新途徑。有紙媒老闆更加覺得到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地步。

不過,竟然仍有人肯出五億元買本官司多多,正蝕錢中的雜誌來經營,雖然交易最終告吹,但反映了傳媒好像對某些有錢人特別有吸引力,君不見目前仍舊有不少人投資搞網媒;倒了一個又有另一個誕生,大概「傳媒大亨」之名很吸引。

其實很好奇那些買舊媒體的人是什麼心態,媒體不是工廠,不是建築物,具實業和地價可增值,她所有的價值繫於名氣、信譽、人才上,其他東西不值錢,如果媒體如日中天誰會賣,肯定是問題多多,信譽下降、人才流失才放手。為何要買間問題多多,手尾多多的公司來做?未煩過嗎?有本錢我就寧願自己重新建立一個新公司做,乾淨利落。

令我想起有時見到新聞講政府撥巨額款項協助修建一些幾十年樓齡的舊屋h(非具特色屋h)、舊區樓宇,心會問為何不索性重建呢,以目前的建築方式,重建普通形式的屋h比修修補補更快速,而且根基材料老化了,修補後又捱得多少年呢?是否浪費人力物力,重建可能可多建幾層樓,住多些人,改變屋內設施。真不知負責的官員怎樣思維。看見內地一些十幾年的樓一樣推倒重建,所以內地旅客很難理解在香港、台北的市區內仍然有非常破舊的樓宇存在,為何不重建?當然是與業權複雜問題有關,但政府是否應該有政策解決呢?例如,不准人獅子開大口,否則深水鶞漫~民永遠改善不了居住環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